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图为彭晓云(右一)日常工作。
相关视频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本报见习记者李夏菁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每天都有各种数据“流入”又“流出”。综合分析室主任彭晓云的工作,就是为这道“出口”把好最后一关。
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用彭晓云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数点的失误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错误结论”,得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
“银川的水最终都会汇入黄河,每条排水沟的水质好坏都会对黄河产生影响。”彭晓云说。
治理好这些排水沟,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彭晓云与同事需每月监测水质,并在每季度举行的水分析会上作汇报,进行数据预警与分析。
借助这些数据支撑,各部门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悉,黄河干流银川段水质连续六年实现“Ⅱ类进Ⅱ类出”,11条主要排水沟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除了对地表水、水源地、降雨等的水质监测,降尘、土壤、污泥、固废、噪声、农村环境质量、重点监控污染源以及应急监测等原始数据都需要彭晓云手工快速准确录报表、编报告、审校、报送。
相关数据报告得到充分利用。以2023年为例,她所在的科室曾向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水务局等部门提供生态环境咨询档案,涉及水、大气、声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而释放数据价值。而一个个“真、准、全”的数据背后,是她多年来躬耕不辍、百炼成钢的体现。
作为一名党员,彭晓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率先垂范,随时待命。9年间,她经手的数据超过20万个,报告、报表上万份,为各类考核督查提供档案千余份。在三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她带领科室成员连续奋战,提供档案资料近千份,出具抽测报告百余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审校的数据从未出现差错,我十分放心。”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郭小宁表示。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彭晓云善行善思、善学善教,曾先后获得原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技术骨干、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等荣誉称号,并发扬“传帮带”精神,为年轻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
正是彭晓云在自己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从而铸就了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的“钢铁”数据。她说:“只要我们怀揣对环保工作的赤诚,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拼,就一定会迎来更多的山清水秀、晴空万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彭晓云:做数据“把关人” 护佑清流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