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许多人心中向往的舞台,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实力能登上去。
郭达作为春晚的“常客”,前前后后踏上了20次春晚的舞台,给观众们带来了无数经典佳作,留下了不少欢声笑语。

在舞台上,他和蔡明的配合简直是没得话说,两人一直扮演夫妻,搞得不少观众都以为蔡明真的是郭达的老婆呢。
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郭达和蔡明之间其实是合作关系,郭达的真正妻子另有其人。当郭达妻子的身份曝光后,大家纷纷惊呼:“原来她就是郭达的老婆,难怪他能20次上春晚!”郭达的妻子,其实是个低调的人,她让人意想不到的能力,正是她的支持和鼓励,让郭达能在春晚的舞台上屡创佳绩。这背后可不仅仅是表演技巧,更有她的默默付出和深厚的情感支持。她的智慧和才华,成了郭达成功的重要支柱。

藏在细节里的爱意1974年,陕西话剧院的排练厅里,19岁的郭达正在演练《霓虹灯下的哨兵》,结果他不小心一个趔趄,撞上了道具架,弄得刚买的演出服衣领上出现了个大口子。
彼时,郭达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正忙着钻研演技,没啥心思去琢磨缝补这种细致活儿。

正当郭达为那衣服上的破洞犯愁时,同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女孩,对他说:“你去找她,她的手艺比缝纫机还靠谱呢。”同事给郭达推荐的姑娘叫吴芳,她那会儿正趴在桌子上忙着改戏服的样稿。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发梢上,她手里的粉笔在布料上划出优美弧线。郭达走过来的时候,吴芳一眼就认出了他手里的衣服,她心里就明白了。
吴芳抬起头,眼里闪烁着笑意,跟郭达说:“就放这吧,明早过来取。”
第二天郭达去取衣服的时候,发现那个破口竟然缝成了一朵小巧的山茶花,针脚细得几乎看不出。
吴芳觉得补丁不美观,所以故意在上面绣了朵小花来遮掩。
自那天开始,郭达就总是跟衣服过不去,今天袖口磨破了,明天裤脚又开线了。
慢慢地,剧院里的年轻人都知道郭达对吴芳有意思,可他就是不敢去表明心意。郭达心里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吴芳,毕竟家里条件那么差,让他心里有些自卑。

有一次,暴雨倾盆而下,郭达看到吴芳居然在大雨中忙着把他晒在院子里的被子收进屋里。这一幕让他心里也涌起了一股勇气,终于鼓起了勇气告诉吴芳自己的心意,还详细说了自己家的情况。
没想到,吴芳不仅没有看不起他,反而答应跟他在一起试试。就这样,郭达和吴芳开始了恋爱的旅程。

从话剧到小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郭达和吴芳意识到对方就是自己的理想伴侣。特别是吴芳,从来没有嫌弃过郭达的家庭条件,反而始终在默默支持他,给他鼓励。
最终,他们俩顺利地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郭达为了不辜负妻子的信任,干起活儿来愈发用心,全力以赴。
没成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话剧的舞台开始冷清,剧院的演出场次从之前的每周五场减少到现在的两场。郭达望着台下稀稀落落的观众,晚上总是辗转难眠。

吴芳也察觉到了郭达的紧张,便建议他尝试小品。当时小品还是个新鲜玩意,陕西话剧院没人敢碰,郭达心里也是没底。
其实,改剧本、换新装都得花钱。那天晚上,吴芳打开一个铁盒,倒出了里头的150元钱,那是她辛苦攒了半年的工资,还有三张肉票。
吴芳把这笔钱都交给郭达,希望他能勇敢去试试。她的支持让郭达信心倍增。

郭达找编剧对《产房门前》的剧本进行了修改,巧妙地把陕西方言里的搞笑元素融了进去。
吴芳熬了整整三个通宵,费了老劲用肉票换来的布料,做了套深灰色西装,袖口里面还悄悄绣了个平安结。谁料到,郭达凭借他那扎实的话剧功底和幽默感,立马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个新颖的小品表演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郭达也因此踏上了小品的旅程。

1987年,郭达收到了央视的邀请,在春晚的后台,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脑海中浮现出妻子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尽全力就好。”那晚的《产房门前》大受欢迎,观众们都记住了那个说着陕西话的“愣头青”。可没人晓得,他在谢幕时轻轻鞠躬的那一瞬间,背后其实是吴芳用三张肉票换来的勇气。
可真难搞呀,1988年,郭达想再登春晚,但导演却说得淡定,缺少点新鲜感。

郭达一脸愁苦地蹲在央视大楼门口抽烟,正好这时,吴芳骑着车,从陕西一路赶来,车筐里塞着一沓设计草图。
哎,吴芳这小姑娘真是用心良苦,她特意给郭达设计了个新造型,图纸上那陕北的头巾和羊皮袄可经典了。为了请人做道具,她竟然偷偷卖掉了她妈留给她的金戒指,真是舍不得啊。
那年春晚上,郭达披着吴芳亲手设计的羊皮袄,演完《清官难断家务事》,后台的导演拍着他的肩膀赞道:“这股乡土气,简直没话说!”
郭达一跳下台,就立马给吴芳拨了电话,俩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吴芳总是在关键时刻给郭达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郭达能20次站上春晚的舞台,离不开吴芳的辛勤奉献。
春晚后台的隐形守护者除了在郭达的事业上给了不少支持,吴芳更是特别关注他的身体健康,家里的孩子也都照顾得妥妥的,她就是希望郭达能全心全意地把小品演好。

每到春晚彩排的时候,他常常要熬到凌晨三四点,忙着改台词、理顺动作,有时候一天也就吃一顿饭。
吴芳总是心里不踏实,春晚前她都会提前赶到北京,住在剧院的招待所。每天她都提着保温桶去彩排现场,桶里装的有时是小米粥,有时是炖得烂烂的羊肉汤。
有一年彩排,郭达因为紧张搞忘词了,下来后就蹲在角落里抽烟。吴芳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他的演出服脱下来,给他重新熨了熨。
她的默默奉献让郭达倍感鼓舞和力量,尽管大家常常误以为郭达跟蔡明是一对,吴芳却从没放在心上,因为她深知,郭达心里始终只有她。

从舞台喧嚣到灶台烟火2011年春晚彩排结束后,郭达坐在后台的椅子上,许久没动。吴芳走过去一看,发现他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不少。
吴芳见他这么拼,心里很不忍,劝郭达不要再这么折腾了。于是,郭达下定决心,不再上春晚,想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
郭达一宣布退出春晚的消息后,收到了不少观众的来信,大家都在问他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郭达心里有些沉重,为了让他放松心情,吴芳便拉着他去陕西的老家。在母亲留下的老院子里,她教郭达种菜,还陪他给父亲的小提琴换弦。
2017年,郭达参与了一档综艺节目,吴芳也跟着去了录制现场。节目中,郭达用陕西话表演了个小品,引得台下笑声不断。偶尔一撇眼,看到观众席上吴芳正举着手机录视频,眼神里的笑意和当年在剧院里简直一模一样。

现在的郭达几乎不怎么上镜,闲暇时大多数时间都在家琢磨菜谱。
吴芳常说他做的油泼面比不上她的香,但每回她都吃得干干净净。
郭达在清理旧物时,找到了那套用过20年的针线筐,里面还藏着一半的乐谱,《梁祝》的旋律隐约显现。

郭达20次春晚的辉煌,就像一串珍珠,而吴芳的针线,正是把这一切连接起来的那根线。
他们的感情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激情,更多的是细水长流。从破衣领上的山茶花,到舞台幕后的炊烟,吴芳用她的一生来证明,最好的支持不是在闪耀的聚光灯下,而是在你回眸时,总能看到那盏为你点亮的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原来她是郭达的妻子,难怪郭达能参加20次春晚,其实都与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