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李白的《将进酒》开篇即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它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滋养无数古代文明。因此黄河也有“中华民族的摇篮”之称。
但是正如《荀子·王制》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生命之源,但它也可能是终结生命的杀手。黄河的水是壮丽的,也是凶猛的,若是有人不小心葬身于黄河,想找到尸体并不容易。因此,从六十年代起,在黄河边便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捞尸人。
▲黄河天险01
“捞尸人”这个职业,因为是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于是被大众安上了“晦气”“邪门”等标签。而那些选择做这份工作的人,通常也是生活艰难的农村人。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从事殡葬一类的职业,更不用说整日工作都是与尸体为伴了。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一旦选择了“捞尸人”这个职业,便很难转行,因为没有一家单位会应聘简历上有着“捞尸”工作经验的员工。
▲黄河捞尸人旧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捞尸人经常能看到很多残酷的画面,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世人的眼中,从事黑色事业虽然可以赚很多钱,但是从死人身上赚钱是不吉利的。尽管如此,捞尸人还是坚守自己的岗位。而他们的工作工具只有一只小船、一只自制挂钩竹竿、两三个救生圈以及一些简单的打捞工具。
02
在捞尸人的职业生涯中,平均每个人会遇到四五百具尸体。逝者要么因为失足落水,要么因为坐船遇难,要么就是为情所困。而那些被爱情困扰的大多是年轻女孩,这也是捞尸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捞尸人照片各行各业总有一些禁忌和规矩。而自从“捞尸人”这个行业兴起以来,就有了一个既定的规则。那就是,在打捞尸体时一定要在船头系上红布驱邪。但现代人相信科学,自然是不信鬼神的,因此如今船头的红布,更多的还是作为捞尸船的醒目标志。
从黄河中打捞上来的尸体通常都是落水五天后。男性尸体是脸朝上,女性是脸朝下。捞尸人在黄河打捞尸体时,通常是先用工具将尸体周围的残骸清除干净,再进行打捞。尸体被拖上岸后,立即用一块白布盖上,然后用一根狗毛做的细绳系在腰间。然后尸体就会被吊在悬崖边上的阴凉处,等待死者家属前来认领。只有人认领并确认身份后才能移走尸体。
▲捞尸人工作照片03
捞尸人也是普通人,看到这些破碎家庭的画面也很伤心,所以会就最害怕见到年轻的女孩。这种恐惧,一方面由于捞尸人大多有儿有女,看到年轻的女孩自杀,也会感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另一方面还是源于视觉上的恐惧。女孩漂浮的身体只能看到水面上的长头发。而在打捞的时候,这些长发也很难处理,打捞工具很容易被头发缠住,稍有不慎,身体就会被拖入水中。
因此,对于捞尸人而言,打捞女尸有很大的风险。除了女尸本身身体的重量,还要注意水面之下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疏忽可能会使这艘船付出覆没的代价。
▲捞尸人照片黄河捞尸人伴随黄河一生,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大多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对黄河的特殊情感,再加上工作的特殊性,下岗老人喜欢悠闲地坐在黄河上,凝视着黄河,悠悠思考人生。事实上,相比于其他黑色工作,捞尸人的工作更值得尊重。因为他们对死者行善,帮助他们的家人找到亲人的遗体,给活着的人一点灵魂的寄托,维护死者的尊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无比高尚的工作。
结语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自食其力便值得尊重。黄河边的捞尸人,这个群体被世俗赋予了诸多诡秘色彩。然而在捞尸人看来,他们的工作无比正常,为死者家属提供帮助,为无数漂泊的遗体找寻归宿。捞尸人也因此见惯了世间的痛苦和离别,他们的不忍和恻隐也体现着捞尸人的职业良心和职业道德。
参考资料:
《荀子·王制》
《将进酒》
举报/反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黄河上的捞尸者:一辈子都在和尸体打交道,却唯独害怕捞到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