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财经

科普|漫谈尿液微量白蛋白

现在我们都知道,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超过三个月。”那么其中“尿液成分异常”我们该怎么发现呢?介绍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检测一下“尿液微量白蛋白”,如果尿液中有过量的微量白蛋白漏出,这种情况就属于“尿液成分异常”了。

肾脏与尿液微量白蛋白

说到尿液微量白蛋白就需要先介绍一下肾脏的构造。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由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滤过血液形成原尿)和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有害物质排泌、浓缩稀释)组成。肾小球是肾小体中滤过血液的关键环节,其基底膜厚度为310~373nm,中层为致密层,富有带负电荷的涎酸蛋白,内外两层密度较稀,称疏松层,富含阴离子硫酸肝素。附着于基底膜上的足细胞有多种裂隙膜蛋白,包括Nephrin、podocin等,这些蛋白质分子互相插入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筛。这两方面就形成了“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两大效应,一来排斥带同种电荷的蛋白分子,二来卡住体积大的蛋白分子,最终防止各类人体所需蛋白漏出,其中就包括了白蛋白。

所以,正常生理情况下尿液中不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基于前面提到的两个屏障效应,仅有极少部分的白蛋白会从肾小球基底膜滤过,而其中95%还会被近曲小管再重吸收,因此正常人随机尿液中几乎没有微量白蛋白。

为什么叫尿液微量白蛋白?怎么检测?

看到这里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血里的白蛋白到了尿里就称为微量白蛋白了?在20世纪60年代,伦敦流行病学家研究了尿中白蛋白的排泄情况,在进一步研究之后,使用了“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术语来描述一种低于标准试纸条检测法检测限的白蛋白尿。其实用“微量”一词就是强调含量的低,当时的技术无法测出,不过之后的检测方法就越来越灵敏了。目前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有许多方法,包括免疫透射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y,ITM)、酶联免疫吸附法(eu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R)、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放射免疫法应用早,灵敏度和准确性较好,但仪器昂贵,且存在放射性污染,放射性衰变还会造成检测重复性不佳,在临床应用上有局限性。化学发光法灵敏度和准确性也较好,但缺点在于成本高,试剂仪器多依赖进口。ELISA法也可以达到与这两者相似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相对较为经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通常比免疫法灵敏度高,但是HPLC法对色谱柱的要求非常高,色谱柱在使用过程中柱效容易下降,且色谱柱价格昂贵,故此方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相比前几种方法,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快速简单的定量方法。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反射和散射。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透过越少,反之则光线透过约多,根据光的原理就能定量的推导出尿液微量白蛋白的含量,这个方法目前最常用。

尿液微量白蛋白结果怎么判断?

有了定量的检测结果后怎么判断是漏出多了呢?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将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尿中白蛋白排泄(urinaryalbuminexcretion,UAE)30~299mg/24h(24小时的尿)、或30~299μg/mg肌酐(尿液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含量的比值)、或20~199g/min(随机的尿)。这一标准被沿用至今。ADA在2010年发布的糖尿病临床治疗准则中依旧将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随机尿UAE30~299μg/mg肌酐,并将低于此范围下限认为是正常,高于此范围上限认为是临床大量白蛋白尿。

如何留取尿液进行检测?

要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就要知道怎么正确留取尿液。尿液的留取虽然可以有“随机尿、晨尿、24小时尿”,但饮水量与排尿量的变化、运动情况、饮食、体位、肾脏病理改变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尿蛋白排泄量出现变化。“随机尿”虽然容易取得,但有研究表明白天尿蛋白排泄在不同标本间的变异可以达到5倍之多,所以用随机尿筛查是可以的,但不建议用来做连续监测。“24h尿”液被多数人肯定为“金标准”,但是留取完整的24h尿液标本颇为费力,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标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流失。曾有研究中出现高达20%的标本因为留取不完整而被退回。因此有观点认为留取24h尿液对于疾病监测而言不便利。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另一种标本类型是“晨尿”。其优势在于几乎可以固定每天的采集时间,此外它受到饮水稀释和生理活动的影响相对更小,可以降低由这些因素引起的个体内变异。

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借助尿液微量白蛋白的结果,对于及早发现肾脏病变、准确判断疗效和预后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在糖尿病肾病,尿液微量白蛋白能敏感的反映控制效果。如果治疗有效,肾小球损伤程度减轻,尿液微量白蛋白含量就会下降,反之会上升。除了观察疗效,也是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2012年KDIGO指南中指出,基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液微量白蛋白分级判断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与预后。其中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分级指标为:ACR<30mg/g,A1(正常或轻度);ACR:30~300mg/g,A2(中等程度);ACR>300mg/g,A3(严重程度)。不过,尿液微量白蛋白对预测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转归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长期观察结果发现,白蛋白尿的患者在10年中仅有30%~45%转变为大量白蛋白尿,有30%转变为尿白蛋白阴性,该现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显著。因此,尿白蛋白作为预后指标时需进行长期随访、多次检测,结果可重复时方可做出判定,且需排除其他可引起白蛋白尿的病因。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李甲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科普|漫谈尿液微量白蛋白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东方网 编辑:财经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