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1874年)时,清朝的同治皇帝载淳去世,年仅19岁,他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八位皇帝,他也是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他6岁继位,在位13年就英年早逝了,由于他死的时候才19岁,也没生育儿子,因此他死后清朝就陷入了选谁当皇帝的困惑之中。
结果在同治的老妈慈禧太后的干预之下,同治的堂弟载湉被过继给了咸丰为子嗣,继承了皇位。那么为什么慈禧就不能给同治过继一个溥字辈的晚辈为子嗣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同治也就有了后人,难道慈禧不希望自己儿子能有子嗣传承吗?
同治虽然没有儿子但有皇后,如果溥字辈继位会影响慈禧专权
其实当初在满清贵族讨论谁来继承同治皇位的会议上,慈禧是坚决反对溥字辈的人过继给同治为子嗣继位,那么慈禧真不想给儿子同治收养一个子嗣吗?
慈禧毕竟是同治的生母,她当然想给儿子收养一个子嗣,但是她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同治的嫡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还在世,如果溥字辈的人继位,那么慈禧和咸丰的另一位皇后慈安两宫太后就会被升级为太皇太后,而阿鲁特氏则会升级为皇太后。
这样一来按照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主政规矩,那就理应由皇太后阿鲁特氏代替慈禧和慈安来主持朝政,这种情况的话,慈安自然没什么事,主要是慈禧她可不想放权,况且她与阿鲁特氏的婆媳关系十分不好。
阿鲁特氏是蒙古人,其祖父赛尚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个时代,更是五朝老臣,在咸丰时期官至大学士,可以说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其父崇绮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蒙古族科举状元,可以说阿鲁特氏家族在当时政坛影响力比较大,她如果成为皇太后,那完全能凭借家族政治影响力取代慈禧。
而且当初阿鲁特氏入宫的时候,慈禧就很不喜欢她,同治是在17岁时大婚,内务府共给他选了五位美女,这五女中将会选出皇后人选。
在皇后人选方面,慈安看中了阿鲁特氏,慈禧则看中了富察氏。慈安看中阿鲁特氏是因为她的外祖母钮祜禄氏是慈安的亲姑姑,阿鲁特氏算是慈安的姑表外甥女。
而慈禧看中富察氏则是因为其家族出身为乾隆嫡妻富察皇后家族,其家族在朝廷中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可以稳固同治的皇位,同时富察氏家族也与慈禧生母富察氏有亲戚关系,所以慈禧很想让富察氏成为同治的皇后。
慈禧和慈安意见不同,于是最后就让同治做决定,阿鲁特氏和富察氏都被领来让同治见面,由于阿鲁特氏年纪比富察氏大,更具女人味,因此同治一眼就看中了阿鲁特氏,就这样她就成了同治的嫡妻皇后。
同治还是比较喜爱阿鲁特氏,婚后与她感情非常深厚,经常去她的寝宫同住。不过阿鲁特氏越是得同治喜爱,慈禧就越发不喜欢她。
阿鲁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的亲姑姑,她的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是慈禧的政敌,端华是咸丰临终前留下来的顾命八大臣之一,慈禧为了掌权,联合慈安与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事变”,顾命八大臣全部被剪除,端华更是被慈禧赐死。
再加上阿鲁特氏与慈安的亲戚关系,如果选溥字辈的人过继给同治当子嗣,阿鲁特氏成为皇后,那她肯定会从慈禧手中抢走权力,甚至慈安也会帮助她一起从慈禧手中夺走权力,那样慈禧岂不是就要被儿媳整治了,所以慈禧为了保住权力和地位也不能同意选择溥字辈的人继位。
光绪继位之后阿鲁特氏就惨了,由于光绪和阿鲁特氏属于同辈人,因此阿鲁特氏只被尊为嘉顺皇后,这样一来阿鲁特氏的身份地位极其尴尬,又失去了丈夫同治的庇护,她与婆婆慈禧今后更加难以相处,因此在对未来极度悲观的情况下,阿鲁特氏在同治去世仅73天之后也去世了。
皇室近支的溥字辈出生的人较少且极为年幼
如果说慈禧在同治去世后坚决反对过继溥字辈的人为子嗣继位是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受到影响,那就把慈禧看的有点太自私了,其实慈禧也是充分的从老公咸丰家族血统考虑的这件事,那就是皇室近支的溥字辈人比较少。
要知道普通人之间都要有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之分,皇室内部更是,清朝的宗人府早就按照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划分,最远追溯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老爹塔克世那一辈,塔克世平辈兄弟的后人在清朝都属于是皇室远亲,被称之为觉罗,系红腰带来区分身份,而塔克世这一支的后人都属于皇室近亲,被称之为宗室,系黄腰带来区分身份。
不过黄带子宗室内部也细分亲疏远近,通常以现任皇帝为中心,上推三代也就是说与现任皇帝曾祖父为同一人的皇亲就属于近支宗室。
以同治皇帝为例,他的曾祖父是嘉庆皇帝,那么嘉庆皇帝这一支的后人对他来说就属于是宗室近亲,嘉庆皇帝之前的比如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的后人对同治来说那就算是远支宗室了。
由于嘉庆是乾隆倒数第二小的儿子,因此他这一支溥字辈的人当时出生的非常少,只有溥伦和溥侃两人,但是这两人当时也都未满两岁,是很年幼的。
而嘉庆的同辈兄弟中溥字辈的后人到很多,而且也都很年长,比如嘉庆的大哥也就是乾隆的长子永璜这一支最年长的溥字辈后人是溥庆,出生于嘉庆八年(1803年),比后来的清末帝溥仪大了103岁。
可是嘉庆同辈兄弟的溥字辈后人到同治这一辈已经算是远支宗室了,就算是按照现代继承法也都是按血缘关系由近及远的继承顺序,因此挑选皇位继承人也得是先从近支宗室找起啊。
嘉庆的下面一辈也就是道光皇帝同辈共有惇亲王绵恺一系、瑞亲王绵忻一系、惠亲王绵愉一系,道光下面一辈也就是咸丰同辈共有奕纬一系、恭亲王奕䜣一系、醇亲王奕譞一系、钟郡王奕詥一系、孚郡王奕譓一系,如果给同治选择溥字辈的继承人,也只能在这些人的后代中选择。
这些近支宗室中惇亲王绵恺无子,过继了道光第五子奕誴继承了爵位,瑞亲王绵忻的儿子奕志也没有后,因此又过继了奕誴的儿子载漪继承爵位。而奕纬由于是英年早逝,因此过继了乾隆第十一子永瑆的曾孙载治为子嗣。
道光是嘉庆的长子,而咸丰实际上也算道光的长子,道光的长子奕纬早逝,次子奕纲和三子奕继夭折,因此第四子咸丰实际上就算是他的长子了。而同治又是咸丰的长子,因此同治作为载字辈中算是最年长的人都没有生育子嗣,其他的近支宗室更加没有生育出溥字辈的人可能性。
溥伦和溥侃都是载治所生之子,虽然载治名义上是奕纬的嗣子,但他实际血脉上是嘉庆的十一哥永瑆的血脉后人,不算是正宗的帝系近支宗室。
慈禧和慈安在召集王公重臣开会,商议谁来继承皇位时,宗人府就曾提议在溥伦和溥侃二人之间选择一人作为同治嗣子继位。
这时候慈禧和慈安还没有发话呢,道光第五子继承惇亲王爵位的奕誴先说话了,奕誴认为溥伦和溥侃实际上都是永瑆的后人,不是正宗的近支宗室,况且他们俩都未满两岁,年纪也不大,所以选他们俩继位没有什么意义。
奕誴本来是出了名的刺头,他向来是敢和慈禧对着干的,经常话粗理不粗的揭慈禧的短处。曾经慈禧想废掉儿媳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就跟奕誴商量过,阿鲁特氏不服她的管教,她想废掉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
结果奕誴听完慈禧说完之后,立刻回怼了慈禧一句话,他说:“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女人,那也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女人才行。”
奕誴这句话说的可谓是十分刻薄,按照清朝规矩皇帝只有娶第一任原配皇后时,才会八抬大轿从大清门给抬到皇宫中,而皇帝纳妃或者续封皇后是不需要走大清门这么隆重的仪式。慈禧当初只是咸丰的懿贵妃,所以奕誴是讽刺慈禧哪有资格想废掉同治明媒正娶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
奕誴向来说话口无遮拦,慈禧都得忌惮三分,但是这时候慈禧万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让溥字辈继位的人居然会是他,于是她赶紧接着奕誴的话,来了一句:“溥字辈无当立者。”
就这样在奕誴和慈禧的否决下溥伦和溥侃过继给同治为嗣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就被断了,其实从奕誴这种和慈禧不对付的人都能反对里溥字辈的人,就能说明当时的局势情况下溥字辈的人确实不适合成为同治的继承人。
先不说溥伦和溥侃的血统身份和年纪的问题,就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都不满2岁的溥伦和溥侃谁能保证他们能健康成长,万一没两年夭折了,难道再重新选皇位继承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溥侃在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慈禧没有选择溥字辈的人也并非完全是自私,她也是考虑到了当时的客观条件,溥字辈确实不适合成为同治的继承人,因此她才决定在同治的同辈中选择皇位继承人。
由于光绪与慈禧的血缘关系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慈禧和奕誴否定了溥字辈继位的想法之后,那么就得从载字辈的人里选择皇位继承人了,而载字辈的人当时有不少年纪比较大一些的,因此慈禧就试探性的问军机大臣们:“日后垂帘如何?”
军机大臣们纷纷以祖制不可为由反对慈禧继续垂帘听政,并且这些军机大臣们都建议选择载字辈年长之人立为皇帝。当时正好恭亲王奕䜣入值军机处,他的儿子载澄比同治小了两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因此军机大臣们纷纷推荐把载澄过继给咸丰为嗣子继承皇位。
不过载澄的人品很是不好,他经常没事就出入烟花场所,甚至还多次带着同治微服出宫去烟花场所,后来还导致同治染上了花柳病,为此慈禧革除了载澄的爵位以示惩戒。
所以慈禧烦死载澄了,怎么可能同意让他继位,况且他的父亲奕䜣政治影响力很大,如果让他继位,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很可能会被奕䜣架空,因此慈禧当即驳斥了让载澄继位的提议。
否决了载澄继位的提议之后,慈禧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醇亲王奕譞的长子载湉,为何慈禧会想到载湉,因为载湉的生母奕譞的嫡妻是叶赫那拉·婉贞,这可是慈禧的亲妹妹,以亲戚关系而论,载湉既是慈禧夫家的侄子也是娘家的外甥,这血缘关系算是非常亲近了,而且载湉与同治的血缘关系也很近。
最关键的是载湉当时年仅5岁,如果他继位了,慈禧还可以继续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这样可以方便她继续把持朝政。
因此慈禧就提议由载湉过继给咸丰为子嗣并继位,这个提议当时明眼人都知道她是想继续操控把持朝政,所以就有很多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站出来反对,但是慈禧是很有手段的女人,她把另一位皇太后慈安给搞定了,慈安也出面赞成载湉继位,这样一来两宫皇太后意见都统一了,那其他的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如何反对也没用了。
就这样在同治去世后载湉继位,是为光绪皇帝。不过在外人看来光绪是非常幸运的被选为皇帝,其实从他继承皇位的那天起,就注定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最终光绪成了慈禧手中的提线木偶,当他想摆脱这个命运时,他却发现他根本斗不过慈禧。
写在最后
所以在同治去世,慈禧先是和儿媳阿鲁特氏不和,担心册立溥字辈的人使自己失去权力和地位,再加上溥字辈的人客观原因确实是不适合立为皇帝,因此这些就给了慈禧可趁之机,她最终选择了让年幼的光绪继位,实现自己继续保持操控朝政大权的目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为何同治去世后不过继溥字辈的人为子嗣继位,而让堂弟光绪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