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科技

75年·75人 | “碳”寻新路 车圈出圈

王景山

王景山向本报记者介绍碳纤维车圈。

人物名片

王景山

1966年出生,南平人,早年在农村老家做木材生意。1994年来厦创业。2007年成立鸿基伟业,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鸿基伟业拥有国内国际专利超过180项。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李晓平图/通讯员李承谦)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一款“厦门造”火了,它们是让自行车项目的比赛用车更轻、张力和爆发力都更强的“秘密武器”——碳纤维车圈、碳纤维辐条。位于同安的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伟业”)占了这些产品的“大半壁江山”。

目前“厦门造”碳纤维自行车车圈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鸿基伟业是闪亮的存在。

这背后,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鸿基伟业创始人、总工程师王景山。他牵头发明的3D气囊,还有一些生产设备的革新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碳纤维行业。

拼闯

“别人做不好,我们才有机会”

王景山是南平人,早年在农村老家做木材生意。用他的话说,当时日子过得很安逸,但女儿出生后,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希望给女儿创造好点的成长环境。”他回忆说,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当时是大部分福建人眼里的“大城市”,是大家外出打拼的首选。1994年,王景山带着家人、带着创业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到厦门。

很快,王景山发现,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城市立足。他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机电专业知识。这一年的学习,打下了王景山后来十几年的行业基础。

王景山的创业,从制造羽毛球拍开始。一个台湾客户带着一张自行车图纸找上门来,彻底改变了他的行业方向——台湾客户想找人生产自行车的一个前插部件,使用碳纤维材质。王景山说,他第一次看到那么漂亮的自行车,一下就心动了。虽然没有任何行业经验,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王景山带着团队从开模具开始,不断调试修改。仅模具就开了三次,为提前交货,几次连夜调整。半年后,样品顺利通过验收,并拿下第一笔订单。王景山转身就卖掉球拍厂,和几位合伙人联合成立新公司,取名“广群复材”,开始量产自行车配件。2007年,他正式成立鸿基伟业,不到三年时间,营业额就突破千万元。

2011年,他决定攻克碳纤维车圈,于是加大研发投入。“当时业内很少用碳纤维做车圈。”他说,“恰恰因为别人做不好,我们才有机会啊。”为了更专注在车圈领域,王景山陆续停下其他配件的生产,公司业务因此受影响,营收和利润都有所波动。“当时公司已有100多人,身边人都反对,但经过几轮的探讨,大家还是尊重我的决定。”他坚定地说:“对当初的选择,我至今不后悔。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还是会坚持。”

突破

“谁说碳纤维做不了辐条”

王景山喜欢运动,为了测试产品,他经常骑自行车上班,边骑边思考、琢磨产品。一次从十里蓝山的坡上冲下来,和往常一样按住刹车时,王景山顿悟了。

他找到了一直影响产品稳定性的问题所在——耐温性不够。“这是当时整个行业遇到的共性问题,导致碳纤维车圈品质一直不稳定。”他说。

王景山带着团队自主研发了高温树脂,将碳纤维车圈的耐温性提高到240℃,极大地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王景山将这一发现及时反映给客户,推翻了欧盟原来的评价体系,让碳纤维车圈成为高端自行车的标配,也让鸿基伟业在业内声名鹊起。

后来,鸿基伟业又陆续推出了碳纤维车圈的二代、三代,提高了机械化,并降低了能耗,缩短了制程,成了公司稳定的拳头产品,并在这个细分领域遥遥领先。

王景山并未止步于此,2016年他又带着团队,进入碳纤维辐条领域。“当时,业内很多人认为碳纤维做不了辐条。”他说,有技术门槛才有机会。原来的自行车辐条以金属为主,承重100多公斤就会变形。相比之下碳纤维强度更高,承重350公斤仍不受影响。

王景山带着团队,历经五六年,用了十多万根辐条反复测试,采集数据、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工艺、设备、材料的改进,最终开创性地研发出了无胶式机械连接工艺,给鸿基伟业带来了二次腾飞。

“目前,环法自行车赛的赛车大部分用的就是我们这一配件。”王景山说,这一工艺已经申请了全球专利。

欣慰

“女儿比我强,我现在给她打工”

和很多企业家有传承焦虑不同,才年近六旬,王景山就早早把公司的“大权”交给了“90后”的女儿王梦君。“进入公司是她自己的选择,我只是做了适当的引导。”王景山说,他带着女儿拜访了公司的大部分客户,也走访了一些同行及相关企业。

“原来她以为我们只是‘普通选手’,国内外市场一番走下来,她才知道鸿基伟业是行业的引领者。”王景山风趣地说。

目前,王梦君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这是她用自己的行动和业绩争取来的,她的确做得比我好。”谈起女儿,王景山满满的欣慰。他坦陈,原来鸿基伟业一年的业绩也就七八千万元,不是技术不行,是他太专注研发,市场开拓、管理上没兼顾过来,是女儿接手后及时弥补了企业的这些短板。

王景山欣喜地说,女儿接手公司第一年,业绩就首次破亿元,2022年、2023年都连续增长,创历史新高,今年公司业绩有望达到4.5亿元。“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为公司引入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资本体系。”王景山说,女儿的理念和业绩,逐步得到了管理层和员工的认可。“现在我是为她‘打工’。”一番打趣后,他颇有心得地说,在女儿成长的路上,他一直是把她当成自己最大的客户,悉心培育和引导。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王景山说,碳纤维应用领域广泛,他们将秉持长期主义,不断技术创新,在保持自行车领域优势的基础上,将向摩托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和延伸,力争成为碳纤维制品行业的引领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75年·75人 | “碳”寻新路 车圈出圈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厦门日报 编辑:科技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