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绝世大帅哥,嵇紹。
嵇紹帅到什么程度,乱兵围困皇宫,暗箭隐于廊下,就等着谁接近被射成筛子。
他听说皇帝被困,披头散发跑去救驾,居然安然无恙?为啥?史书记载,竟是带兵之人,见他长得太帅,误以为是天神下凡,千钧一发之际拔了侍卫手中的箭。
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有持弩在东阁下者,將射之,遇有殿中將兵萧隆,見紹姿容長者疑非凡人,輙前拔箭,於此得免
魏晋伪娘盛行,男人涂脂抹粉,生逢这个时代,嵇紹的帅,是一股清流,“
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
,没错,成语“鹤立鸡群”正是由此而来。
彼时,有王爷裹挟皇帝一同北征。嵇紹闻讯,再次骑马奔赴前线,保护他的君王。
同僚知此役必败,偷偷问他:“你有骏马吗?”回应他的是嵇紹冷冷的声音:“假使战败,我必死节,
骏马何为
?”
刀光剑影,割肉碎骨,此役果然战败。
乱箭纷发中,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只有嵇紹,寸步不让,护在他的君王周围。
“此忠臣也,勿杀!勿杀!”
君王满面惶急,声嘶力竭地嘶喊,然而乱军之中,谁会听一个傀儡皇帝的。更何况这个傀儡皇帝还是个傻子。
不错,他就是以
“何不食肉糜”
而被人所知的
白痴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
刀光溅血,嵇紹被害于晋惠帝身侧,血溅龙袍,嵇紹杀身成仁。
后侍从要给晋惠帝更衣,惠帝死死扯住衣服,谓左右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
”
九百多年后,文天祥被元军所囚,在狱中作《正气歌》,将嵇紹与以身殉国的严颜、张巡、颜杲卿并列,为浩然正气,名存青史。
然而朱熹却痛骂:
“荡阴之忠固可取,亦不相赎。事雠之过,自不相掩!”
朱熹之前的司马光也曾说过风凉话:
“嵇绍即使没有在荡阴之战中尽忠,也免不了后事君子的嘲笑
。”
为何对同一件事,分歧却如此之大?
这就不能不提嵇紹的背景了。
嵇紹,嵇康之子。对,就是那个一首《广陵散》传天下,被司马昭杀害的竹林七贤之一。而晋惠帝司马衷,是司马昭之孙。
嵇康因不愿委身司马氏集团而死,其子嵇紹却为司马氏尽忠而死,世事弄人,不能不令人唏嘘。
三个典故分别为:鹤立鸡群、骏马何为、嵇侍中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古代最具争议的人,文天祥推崇他,朱熹痛骂他,三个典故与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