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19岁的王采玉丧子又丧夫,只得遁入空门,偶遇算命先生说她将来“有贵子可期”,于是,她嫁给45岁的盐商做续弦,最后生有一子名为蒋介石。
王采玉刚出生时,王家家境比较富足,父亲闲来无事会教她吟诗作对,但受限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王采玉只能算粗通文墨,更多的时间是跟着母亲学刺绣,很快就成为了女红高手。
由于父亲沉迷科举,却屡战屡败,每次赶考的花销大不说,失利后的一蹶不振,让他消极颓废,终日游手好闲,导致家里的收支常年入不敷出。
到王采玉18岁的时候,一家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父亲不闻不问,两个弟弟嗜赌成性,只能靠王采玉靠织布纺纱贴补家用。
没多久,王采玉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长工俞某,小俞勤快,善劳作,几年长工做下来,他有了一些积蓄,王采玉跟着他不会缺衣少食。
唯一的缺点就是小俞脾气比较急,爱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王采玉有时看不惯就会跟他争吵几句,没想到,小俞竟然动手打了她。
每次被打以后,王采玉就往娘家跑,小俞总会主动认错,跪着求岳父母原谅,还会顺从地听一番教训,最后,王采玉在父母的劝说下,只能跟着小俞回家。
被岳父母“教训”的次数多了,小俞的脾气有了收敛,来年开春,王采玉生下儿子,原以为日子会好过起来,没成想,儿子几个月的时候得急症夭折了,又几个月,小俞也得了瘟疫死了。
“克子克夫”的流言不胫而走,王采玉的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就在这时,父亲染病离世的消息传来。
王采玉回家奔丧,看到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胞弟无人照拂,她不顾流言,搬回娘家居住,依旧靠着纺纱织布维持生计。
娘家附近有一个“金竹庵”,庵里的老尼姑仙逝的时候,王采玉跟着母亲去帮忙料理后事,踏入庵门的一刹那,想出家的念头,再也挥之不去。
按照当时的习俗,王采玉想要进金竹庵需要过两道关,第一道就是族长的批准,第二道则是母亲的同意。
第一关很容易,但母亲却舍不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母亲允许王采玉带发出家,王采玉欣然接受,从此过着清茶淡饭,与世无争的生活。
她在庵里栽秧种菜,自给自足,还分一些给母亲,而母亲也常来庵中吟经诵佛,与其谈天作伴,这样的日子,让王采玉远离了流言,内心重获安宁。
两年后的一天,一位算命先生路过金竹庵,进来讨水喝,王采玉倒了一杯清茶给他,还贴心地请他坐在石凳上休息。
算命先生仔细端详着这个女孩,说:“你面透福相,以后会有贵子,晚年风光无限,为何不考虑一下,舍庵再嫁”。
王采玉毕竟年轻,虽然嘴上说着不必了,心里却早已被算命先生的话搅动了一汪春水,凑巧的是,堂哥王贤东竟真的来提亲了。
说媒的对象是溪口街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他中年丧妻,留下年幼的一子一女无人照料,意欲再娶,王贤东正是他的账房先生,得知老板有另娶之意,他就想撮合堂妹跟老板成事。
王贤东先劝说王采玉:“你还这么年轻,怎能在庵中虚度?”
王采玉听后没有拒绝,反而说道:“此事还需与母亲商量才是。”
王采玉的母亲自然是愿意的,于是,23岁的王采玉,正式还俗再嫁蒋家,成为45岁蒋肇聪的继室,当起了盐铺的老板娘。
王采玉再嫁后的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瑞元”,此子年幼时生性顽劣,是溪口街上大名鼎鼎的“瑞元无赖”,但王采玉深信算命先生的话,对儿子耐心管教,终成人才,此人正是蒋介石。
王采玉从“一介农妇”成为“太老夫人”,其经历坎坷,即使遁入空门也未向命运低头,以一双巧手贴补家用,用一颗玲珑剔透心教子有方。
虽然当年算命先生的话,很可能只是阅人无数后的投其所好,但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有智慧的王采玉绝对是蒋家最好的风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蒋介石之母,曾遁入空门,遇贵人后再嫁,晚年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