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历史上,被封为亲王的皇子有很多,少说也有几百个,不过亲王的爵号并不是很多,比如礼亲王的“礼”和睿亲王的“睿”字就是爵号,大概算一下也就是几十个而已。
整体来说,亲王爵号在接近300年代大清王朝中,并不算多,所以也就不应该存在爵号重复的问题,不过有清一代,还真出现过3个亲王爵号雷同的现象,其中最为熟悉的就是恭亲王。
亲王爵号雷同的分别是成亲王、庄亲王和恭亲王。第一个和硕成亲王的获得者是开国元勋岳托,他受封的时间是崇德元年四月,但崇德元年八月,岳托就被降为贝勒,成亲王这一爵位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恢复过。
乾隆五十四年,皇子永瑆受封为成亲王,这是成亲王这个王爵第二次在清史中出现。乾隆之所以选择这个爵号给自己的儿子很好理解,因为成亲王这个王爵第一次只出现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相当短暂,况且第一代成亲王岳托是不折不扣的开国元勋,是皇太极一系子孙的恩人,是世袭“铁帽子王”。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非常光荣的封号留给儿子不能说有什么不吉利的地方。
再来看看庄亲王这个爵号,顺治十年,清世祖追谥郑亲王的父亲舒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弟弟)为庄亲王。这是第一次出现“庄亲王”这个爵号。顺治十二年,承泽亲王硕塞的儿子博果铎承袭王爵,皇帝将“承泽亲王”的封号改为庄亲王,这个爵位一直传承到清末。
但是,这个庄亲王不同于前一个成亲王,因为根据《八旗通志》中的记载,舒尔哈齐是顺治十年五月被追封为和硕亲王,谥号为“庄”,也就是说第一个所谓的庄亲王的“庄”是谥号而不是封号,就像我们提及胤祥时,可以称呼他为怡贤亲王,其中的“怡”是他的亲王封号,“贤”是他死后的谥号,不能把“贤”当做他的亲王封号来看,所以,这个庄亲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重叠。
最后再来看看“恭亲王”这个爵号,康熙十年,康熙帝封自己的弟弟常宁为和硕恭亲王,这是第一次出现“恭亲王”这个封号,康熙四十二年,常宁病故,“恭亲王”这个爵号一直在历史上存留了长达32年之久,说起来算是响当当的。
不过,康熙和他的这位弟弟常宁关系很不好,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雍正曾经这么评价他的这位叔叔:“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知者。”
常宁死后,康熙虽然写了一个一百多字的碑文,却毫无亲情可言,最感奇怪的是,这位皇弟身后连个正经的谥号都没有,康熙的兄长裕亲王福全也死于同年,康熙发自肺腑地悲痛,多次到府上哭祭,福全的儿子破格仍旧袭封亲王。
康熙的幼弟隆禧20岁就去世了,康熙追谥“靖”,也做了不少悲痛的表示,唯独这位恭亲王常宁,康熙却表现出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常宁的儿子也没有受到破格袭封亲王的待遇,甚至连正常的降袭一等的待遇都丢了,连降二级,封为多罗贝勒。
而且,常宁这一支后来命运多舛,到雍正、乾隆两朝都备受冷遇,这更是中外皆知的事情。可以说,恭亲王这个封号不但不吉利,而且算的上是“臭名昭著”。
咸丰帝选择了“恭亲王”这个爵位给他曾经的皇位竞争者奕䜣,从中或许能窥视出其中的缘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咸丰为何要封弟弟曾经臭名昭著的“恭亲王” 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