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头条资讯 今日热点
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汽车)

1983年,山西老人写信给央行: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1913年春天,在山西阳曲县的一座学堂前,一个身形瘦弱的小男孩左手挡着刺眼的阳光,右手高高举起,在空中比划着什么。

男孩名叫马文蔚,是阳曲县黄寨村学堂私塾先生马鹏程的儿子。这样的一幕在村里人看来都见怪不怪了,马家这小子,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却十分聪明伶俐,喜爱读书,尤其是对书法绘画十分感兴趣。

但此时看着小男孩的举动无奈的大婶们却是怎么也想不到,未来,小男孩的书法,将会成为新中国通用货币上的题字。从一名私塾先生之子到人民币的题字人,马文蔚的一生经历了什么,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切,都要从1904年说起。

阳曲县的小状元,自立自强的马文蔚

光绪30年,也是1904年,在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伴随一声响亮地啼哭,马文蔚出生了。时光飞逝,马文蔚从婴儿长成了少年,由于父亲是私塾先生的原因,马文蔚成为了阳曲县黄寨村村学堂的一名小学生。

刚进学堂不久,马文蔚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便展现了出来,年幼的他不仅聪明伶俐,还十分喜爱书画,相较其他孩子,在书画上的成绩可谓一绝。

这就是我们在开篇看到的那一幕,年幼的马文蔚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一起,坐在学堂前,用小手一遍遍地描绘着牌匾上的书法。

这样的天分,让马文蔚顺利从村学堂进入了阳曲县高等小学,只是毕业后,在家人的要求下,马文蔚开始学习经商。我们都知道,马文蔚是个极其热爱书法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又怎么甘于与铜臭相伴呢?

于是,在学习经商的日子里,马文蔚一边学习,一边攒钱,终于在1920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山西省省立一中、省立第一师范以及太原国民师范录取。

马家人得知此事自然是开心的,马父曾经是私塾先生,自己的儿子能继续学习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家中并没有多余的钱财支持马文蔚上学。

最终,太原国民师范为马文蔚提供了公费读书的选项。于是,马文蔚成为了太原国民师范完全科的一名学生。

在长达5年的学习生涯中,马文蔚遇上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贵人,那就是太原国民师范的校长——赵丕廉。

这赵丕廉可不是一般人。

1882年,赵丕廉出生,由于家境良好,他自幼便在私塾上学,品学兼优。后来,心怀大志的他在亲眼目睹了清朝的腐败后,决心反清。于1906年在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正式加入中国革命。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马文蔚得到了赵丕廉的赏识,于是马文蔚迈出革命步伐,成为了人生之路重要的转折点。

1925年,马文蔚从太原师范毕业,被师范附小聘任为教师;期间赵丕廉还推荐他到阎锡山创建的育才馆学习。但是,马文蔚并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教学生活,拥有超乎常人的学识,他想要走上更大的舞台。

于是,又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马文蔚考上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大学毕业后,马文蔚并没有得到一份对口的工作,相反,他一个经济系的高材生成为了一名监察院秘书。

后来,在恩师赵丕廉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傅作义,又在傅作义的安排下成为了国民党中央造币厂的一员。

至此,马文蔚与官方货币结下的不解之缘,才刚刚开始。

金融街小露头角,埋藏心底的梦想

成为造币厂的一员的前几年,马文蔚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只是安安稳稳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马文蔚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被点燃,他在工作之余,积极地为抗日救国四处奔走。

后来,抗日战争正式爆发,马文蔚随着国民政府一起搬迁到了重庆,在四联银行工作,从中央造币厂的工作人员变成了四联银行的视察员。

视察员的主要工作与马文蔚的专业很是对口,他主要负责的就是观察当时的经济情况,并写下相关金融调研报告,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指导意见。

马文蔚很是喜欢这样一份工作,他将自己的爱国热情都投入到了调研的工作当中。他在重庆等地四处奔走,深入调查,潜心分析研究,足迹遍及整个后方。

最终,马文蔚不仅对后方的金融情况了如指掌,还运用自己所学,撰写了多份调研报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

但在这段时间里,马文蔚并不仅仅调研了各省的金融情况,还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己的爱好,四处探访古迹,拜访各地的书法大家,在战争时期保留了不少书法名作。其中,魏碑和汉隶两种字体是马文蔚的最爱。

或许是受到了性格的影响,马文蔚不爱狂放的行书和草书,偏爱正直,规整的楷书和隶书。马文蔚最爱的魏碑是楷书的一种,而汉隶则是隶书的另一个名称。

就这样,沉浸在书法与金融调研中,时间来到了1942年。

1942年,马文蔚被提拔为中央信托局的人事主任,但是却与当时的局长孔祥熙之间生了间隙。由于马文蔚不愿意与孔祥熙同流合污,最终被孔祥熙免去了在信托局的职位。

后来,孔祥熙怀着对马文蔚的愧疚之心,将其安排到中央银行担任处长。但是,马文蔚依旧不愿意与孔祥熙搭上关系,回绝了他的邀请。在朋友的帮助下,失业的马文蔚成为了北平金融行业的一名小职员,大隐隐于市,直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各个行业的人才都十分稀缺,因此中央人事局绞尽了脑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才,而马文蔚就是其中之一。

鉴于他之前做出的报告对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央决定将其安置在中国人民银行。

拿着国家的介绍信来到中国人民银行时,马文蔚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若是再遇上像孔祥熙一样的领导,他马文蔚又该何去何从?怀着这样的心理,马文蔚小心翼翼地敲门,一进门,心中的忐忑与害怕便都化为了泡影。

此时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不是别人,正是马文蔚在重庆的老战友,曾经潜伏在国民党政府造币厂的——南汉宸。

犹记当年在重庆的日子里,二人虽然交集不多,但是由于性情、爱好十分相近,双方都较为有好感。

当南汉宸看到介绍信后,二话不说就将马文蔚收进了中国人民银行,他相信,一个在抗日时期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在领域发光发热,并且坚定拒绝与孔祥熙同流合污的人,一定能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就这样,马文蔚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书法探讨,还是为人民币题字

在央行上班的日子可谓是十分愉快,基于之前在战场后方的调研,马文蔚对于市场的把握十分精确,他将之前完成的金融报告与新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分析其中的变化,找到市场变化的规律,并将其写成一份全新的报告,为新中国的市场经济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

与此同时,在工作之余,马文蔚还会约上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南汉宸进行一番书法的切磋交流。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新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马文蔚的书法造诣,也越来越高了。

1950年,南汉宸突然接到了中央下达的秘密任务——设计研发第二套人民币。新中国成立时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就是由南汉宸出手设计,将第二套的设计交给他,中央可谓是十分放心。

设计的工作完成得很快,但是在人民币上所用的字样,却让南汉宸犯了难。

在设计第一套人民币时,南汉宸邀请了著名书法家董必武先生为人民币题字。按理来说,第二套也请董必武先生就行,但是对于这个决定,上级出现了分歧。南汉宸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想法,重新寻找一名书法家为人民币题字。

但是,人民币的设计是国家最高机密,征集字体的事儿必须要保密进行。于是,南汉宸只好假借制作央行的牌匾,邀请了时下几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前来题字。

书法大家们的字体都十分出彩,但是却让南汉宸为了难——不是因为都太好了无法选择,而是因为这些字体都不行。

书法家们的字体固然是艺术造诣很高,若是作为牌匾使用是无妨,但若是用在货币上,就显得有些不恰当。一个国家的基础货币上的字体,应该使用的是清晰且庄严大方的字体,这样既是一个国家的尊严的展现,也能让民众都看懂。

若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连使用的民众都无法认清,那么这货币的设计也算得上是十分失败了。

就在南汉宸为书法一事头疼时,在茶水间,他偶遇了马文蔚。对啊,所谓人民币题字需要的书法家,不就在他的身边吗!

于是,南汉宸回到办公室,从书柜里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笔墨,并命人喊马文蔚来办公室找他。在等待期间,南汉宸小心翼翼地铺下宣纸,在砚台上缓缓地磨墨。墨香溢出,让南汉宸的内心也平静了下来。

马文蔚一进门,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南汉宸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手里的笔拿给马文蔚鉴赏。

“文蔚啊,看看我这笔怎么样?”

马文蔚拿着手上稍加观摩,激动地手都在颤抖:“汉宸兄,这可是宫廷御笔啊!”

说罢,二人便像往常一般,着手写字,切磋书法。但是没一会,马文蔚便放下了这支宫廷御笔。

“这笔虽好,却还是没有我自己的那支用得顺手。”说完,马文蔚跑了出去,拿上了自己最常用的毛笔回来。

回来时,南汉宸桌上的宣纸已经换成了质量上佳的虎皮宣纸,他笑眯眯地说道:“咱们今天就用咱们银行的常用字来比拼吧!”

说完,二人就开始在纸上挥毫泼墨。

第一遍结束,南汉宸拿起马文蔚的字细细端详着:是了,是了,人民币上需要的字体,正是这样的字体!

酷爱魏碑和汉隶两种字体的马文蔚,由于长期研究练习,字体既有魏碑的端庄又有汉隶的清晰工整,对于人民币题字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只是这便字体还不够完美,于是在南汉宸的要求下,马文蔚再次挥毫,写下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字。

南汉宸看见第二次的字体后,欣喜若狂,这就是他要的感觉!

由于此次任务是绝密,南汉宸并没有向马文蔚说明,但是看着南汉宸不同寻常的模样,马文蔚的心中对于这次不同寻常的切磋也有了一定的猜测。

换发新版人民币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由于人员流动原因,在第二套人民币准备发行期间,马文蔚就被调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分行工作,直到1955年,马文蔚的手中才出现了第一张第二版人民币。在看到人民币上的字体时,马文蔚愣住了。

汉宸兄,原来这就是你突然找我切磋的真正目的吗?

鉴于南汉宸当时的保密行为,马文蔚下意识就将人民币题字的事情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没有和任何人提起。

但是,3年后,马文蔚被错划,被中国人民银行开除了不说,还被下放劳改了。在那段时间里,马文蔚带着一家老小顶着“帽子”回到了家乡,并且在家乡接受了20年的改造。

在这段时间里,马文蔚受尽了委屈,一年四季都在做挑大粪的苦力不说,还一直承受着骂名。

但是即便如此,马文蔚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热爱的书法,并且一直坚守着人民币上的文字是自己书写的秘密,并且马文蔚还在劳改期间为村里的病人们诊病。

直到1978年,年过半百的马文蔚才得以平反,在74岁时得到了之前的职位退休待遇。

此时的马文蔚历经半生,无怨无悔;本以为那个秘密可以永远地隐藏下去,不曾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个秘密得以重见天日。

真相:马文蔚的身份曝光

1983年,《山西日报》的记者开始通过自己的方法溯源寻找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的书写者。通过一番比较,最终这名记者认为,人民币上的汉字应该是由一名名叫“冀朝鼎”的书法家所书。

得知这个消息,这名记者立刻就将文章刊登报道,于是,全国人民都知晓了人民币上的汉字的书法家。另一边,马文蔚也在众人的讨论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对于马文蔚来说是又喜又悲的,喜的是自己终于不用再背负着这个秘密;悲的是,披露出来的那名书法家并不是自己。

这样的结局让马文蔚的心里很是沮丧,但是此时的他已经70高龄,对于他来说,名利早已是身外之物。

但是,若是马文蔚不说,这个真相永远也不会被大众得知。因为无论是当事人之一的南汉宸还是被报道的主角冀朝鼎,都已经离世多年了。再三思索之下,马文蔚决定将这个秘密永远隐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1983年,山西老人写信给央行: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江言读书会 编辑:社会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