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是位于台湾和日本之间的一个群岛国家,在明王朝时期是大明的藩属国。朱元璋称帝时,琉球还是三个小国。三国互相争夺都希望被明朝这个泱泱大国认可,获得有力的支持成为三国之主。最后其中一国中山胜出,合并三国成立了琉球的政权。
在明朝灭亡后,琉球国也一直向清朝进贡。所以琉球国在历史上与我国关系非常密切,琉球国小民风淳朴,它的大部分文化制度都是向我国学习而来,并结合自己民族特色而定。当然它除了定期派遣留学生来明学习文化以外,还有别的目的,今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明朝对琉球有怀柔之意,而琉球本身文化落后。
1、明朝对于琉球非常宽容,才让琉球留学最终形成了一种制度。
早在唐宋时期,亚洲部分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国家,就已经形成定期派遣学生来华留学的惯例了。到了明代,琉球是向中国派遣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洪武二十五年琉球向中国派出首批留学生,在历史上有记载:“中山贡使以其王从子及寨官子偕来,请肄业国学,从之。赐衣巾靴袜并夏衣一袭”,“其冬,山南王亦遣从子及寨官子入国学”。而洪武二十六年,中山两次入贡,“又遣寨官子肄业国学”。
从此琉球派遣留学生到明学习的生涯,正式开启。从史料上的记载就不难看出,琉球派遣留学生来明朝学习绝对是尝到了甜头,才在短短一年内两次派遣。并且最后形成了一种制度。这其中,也少不了明朝的政府对于琉球的格外宽容。
明初规定琉球两年一贡,但实际上琉球从未严格履行,而明太祖也从未责怪。而对比别的国家严格的限制,明朝对于琉球是格外的拥戴了。正是这种拥戴,才使得琉球能毫无禁忌的输送人员来明朝学习文化和技术,并把他们所学带回琉球发扬光大。
2、琉球本是蛮夷之地,急需从外学习来充实自己。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洪武五年,朱元璋派遣使臣携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琉球,自此琉球国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琉球本是三国合并,语言上略有差异,统一后也是用的方言。再加上地理位置是位于海上的岛屿,与外界往来有限,致使国情相对比较封闭落后。
甚至从明洪武五年开始,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的正朔。之前的琉球地理环境闭塞,人丁稀少,物产贫瘠,民风更是残忍野蛮,礼仪制度更是原始落后。在明朝文明引进之前,他们的百姓基本是靠着海域的自然馈赠生存,农耕畜牧业基本无从发展。
人们过得日子非常的艰苦,又加上语言的不统一,许多的制度无法实行,人们的沟通交流都显得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发展经济和文化这些国民特色化产物了。
而琉球国进贡明代以后,其国统治者发现了自己本国的文化落后,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在尝到了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到明学习的甜头后,开始不断地发展此制度,以便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明朝的丰富文化和先进的技术。
二、琉球留学生到明学习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因素。
1、派遣留学生到明学习可以维护琉球内部封建统治的秩序。
在十四世纪后半叶明朝十分的兴盛,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日益成熟,其军事实力、立法、教育和经济生产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琉球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弹丸小国,还处于半开化状态,社会发展水平极其低下。
在与明朝的多年往来当中,琉球的统治者深刻意识到,唯有汲取明朝的优秀成果,并获为已用,才能最终达到维护统治、巩固政权的目的。因此,琉球国王在奏请明朝政府,希望派遣留学生到明朝大国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以培养社会各级治理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而且琉球的派遣的留学生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去的,其中早起派遣都是的王公贵族,被称为“官生”,就读于国子监,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明朝承担的,待遇十分优越。后来发展到许多管家学子都愿意自费前往明朝学习,而之后制度实行后,派遣去明朝的人都要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
选拔的都是琉球统治者认为有资格、有潜力的人,并且学成之后归国要辅佐朝政的人。可见,琉球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学习明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回国后好用以维护国家的政权和统治。
而留学生接受的儒家教育从本质上也符合统治阶级需求,主要内容就是伦理道德规范和治国思想主张,这正是琉球统治者重建社会秩序、完善国家制度所急需的。
2、维护明朝的友好关系,靠的就是留学生。
明王朝建立以来,国力强盛,边疆稳定,在对外政策上大力推行附属国朝贡的制度。琉球作为明朝的附属国,派遣留学生赴明学习,不仅仅是维护君主专制,巩固封建政权的手段,也是维护明琉两国关系的重要途径。
凡是赴明留学必须由琉球国王向明政府奏请,得到准许之后才能搭乘贡船前往。通过这种方式,琉球国向明朝政府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仰慕之情,显示了它对明朝的心悦诚服。同时明朝政府对琉球留学生的礼遇和重视,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风范。
琉球用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对两国的良好的关系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保障了两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稳步发展。这种关系的良好,让琉球以强大的明朝作为靠山,可以对外威慑北邻的日本,提高其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地位;对内树立政府的威望,维持朝贡贸易这一重要经济来源。
用派遣留学生赴明学习的方式,牢牢地与明朝捆绑在一起。留的学生,但留下的是关系、是友情,是师生情谊或者还有爱情。这是用人文的方式让政治目的实现最大化的好方法。
三、留学生带回来知识和财富,给琉球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政治上的那些好处之外,对于国家内部实质上的好处,也成为了琉球不断定期派遣留学生赴明的一大因素。这些归国的留学生,不仅在政治上有巨大贡献。
有的利用自己所学抵御外敌保卫国家;有的从事文化教育,促进文化发展;有的引用明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甚至连国家律法都是参照明朝制度改写而成。
例如;受中国影响他们的服装类似于我国的汉服;武术是经过改良,结合他们国家当地的民族特点的“唐手”,现在已经发展成闻名世界的空手道了;音乐、文化更是不用说,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这些都是赴明的留学生带回来历经治国的优秀成果,而这些成果飞快地使原来那个蛮夷之地的琉球壮大起来。并且当时随着两国关系的愈加密切,明朝把对外贸易的主要来源都放在琉球,这使得琉球的对外贸易瞬间发展起来。
以前并不敢向周边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琉球,由于有明朝大国的支持,开始向周边国家大力进军。不仅出口本国的产品,更是作为一个中转站,把明朝的产品文化出口到周边各个国家,以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都是琉球派遣赴明留学生带来的巨大财富。并且赴明的学子大部分都受到了明朝的厚待,包吃包住包教学,短则三年,多则七年。回来之时,明朝政府派船护送并且赐予大量财物。而琉球向明朝进贡之物,都是当地特产,并算不上有任何损失。
赴明的留学生既可以学习优秀的文化与技术,回来报效祖国。又不用琉球出一分钱力,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呢?
结语:
琉球国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封建王朝的册封,经济上依赖于同中国的朝贡贸易,文化上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全面影响。有感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科技进步亦居于当时亚洲领先水平,琉球充分的利用派遣留学生赴明学习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应该说是非常明智之举,这种方式整整持续了五个世纪之久,一直到清代同治八年为止,整整派遣了二十批学子来我国留学。这不仅表现了琉球统治者相当重视教育和国家发展,也证明了留学生们不负众望报效国家的决心。
使得琉球从一个贫穷小国一跃而起变成了富庶强盛的海上贸易国。成为我国和东南亚诸国的贸易枢纽,同时摆脱了愚昧落后的面貌。所以琉球定期派遣留学生到明学习,这可谓是一本万利的有效政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明朝时期的藩属国琉球,会定期派人赴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