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其实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夫子。
他幼年丧父,十七岁丧母,就在他沉浸在失去双亲的痛苦中时,又发生了一件深深刺痛他的心的事情。按照古代的要求,在安葬了母亲之后儿子是要守孝三年的。就在此期间,鲁国的执政者发了一个通告,号召所有在鲁国居住的“士”家族的子弟季家做客,季氏会在家中宴请大家。
孔子都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要赴宴的。因为他毕竟也是有“士”的身份的,尽管他现在处境艰难。而且他非去不可。一方面执政者发了通告,如果自己不去的话,反而会说可能会受到责备和批评,甚至受到惩罚。其次,当时是执政者就相当于政府的首脑,他召开的宴会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吃顿饭而已,参加宴会的人员说白了就是国家的储备干部,候补官员。如果不去参加的话,以后做官就没份儿了;如果去了,就相当于在宴会上挂了号了,以后就有机会从政。所以虽然孔子还在服丧期,但是他还是穿着丧服参加了这次宴会。
他兴冲冲的赶到了季家的门口,别人都已经进去了,宴席也都摆好了,大家坐在一起兴高采烈,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动筷子吃吃喝喝了。赶到之后却被站在门口家奴给拦下了。只见这家臣不屑地问了一句:“你来做什么?”孔子不解地回答说:“不是有通告吗?”那家臣回答说:“没错,但是我们主人说的是宴请世家子弟,但并没有请你呀!”
这对年轻的孔子是多么大的羞辱!孔家到了他这一代已经衰落到最底端,处境不可能更差了。他们家曾经是统治阶级的最高层,然而到了这一代已经沦为“士”。乳尖,别人对他们“士”的身份都不大愿意承认了。而季家家奴的话的深层意思就是:我们并不承认你是“士”。这个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在那样一个身份社会失去的别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可,以后他便没有了从政的资格。
对于一个年幼丧父,又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小少年而言,面对这样的羞辱,谁来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呢?没有人,他只能一个人默默的退回来,默默的回到家去。但是父母已经去世了,家族是靠不住的,必须只能靠自己,必须靠自己面对世界,为自己的一切做主。在为母亲守完孝之后,年仅19岁的孔子便离开了鲁国,前往宋国学习。面对打击和否认,他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平庸的人面对打击往往会一蹶不振,但是真正的豪杰却会愈挫愈奋,而孔子显然就属于后者。
孔子到了宋国之后表现非常优秀,后来他被当地人看中,和当地的一个大家族结亲。结婚之后,他便带着新婚妻子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也就是鲁国。或许他这个举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证明自己。而事实上,他也确实从自己曾经摔倒的地方站了起来。
20岁的孔子又回来了,这一年他做了父亲。他的儿子出生的消息一传出去,当时的鲁国国军马上便派人给他送来了鲤鱼以示祝贺。三年前一个都可以否认自己,不让自己进门;三年之后国君给他送礼物。他确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获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孔子对于国君的礼物自然是非常感激的,他当即就给孩子取名为“鲤”。小编认为,他是以国君给自己赏赐为荣耀,为了表示纪念,才会有此举动。而国君的认可也保证了孔子日后仕途的顺利。
而国君之所以对这样一个刚刚留学回来尚未做官的小年轻人如此重视,并给予他这样大的面子和荣耀是因为他外出游学所掌握的谋士之学是当时国家最需要的。孔子毕竟是士家子弟,尽管他小的时候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学一些下层人谋生的方法,但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谋事之学,因为他将来参与国家管理。这才是他的这个身份的人最后所必须要走的人生之路。而聪慧的他在20岁就成了六艺专家,是国家当时最需要的人才,也难怪国君会给了他如此的荣耀。
小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他人的尊敬是有条件的,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孔子正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在曾经跌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来,让人不得不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孔子家道中落后被家奴羞辱,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