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乱世才容易出英雄,在明末混乱的年代,明军中出现了几只强大的地方武装,因为正规军已经驰废多年,而且国家财政空虚,长时间不发军饷。这样正规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崇祯二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偷偷绕过了重兵驻守关宁锦防线。全国的兵力几乎都在辽东,而京城周围防备松弛。
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等地就被满清攻陷,京城极度危机。袁崇焕得知消息,马上亲自带领两万关宁军,赶奔京城勤王。终于在京城外围和京城守军一起,挡住了满清的骑兵。祖大寿的带领的守军和关宁军一起奋力抵抗,双方都伤亡很大。皇太极自知孤军深入敌方,如不能迅速取胜就得马上撤离,在久攻不下之后下令撤军,至此京城危机便解除。
在这个时候,大名知府听到了京城告急的消息,亲自募兵,很快便募集到了一万军兵,随即带领军兵马上去京城勤王。由于时间太紧张,他们到了京城之后,战事已经停息,满清军也已撤退。但是崇祯得知这个消息也感到非常欣慰,这位大明知府名字叫卢象升,是后来明军的重要将领之一。
卢象升,万历二十八年生人,他本是一文人,以读书为主业,却不堪寂寞,在读书之余还喜好武艺。每日除了读书就是演习武艺,卢象升练就一身好武功,天神臂力超群,并且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在天启二年,他考中进士,在吏部任主事一职,他的才学也非同一般,后来提拔为大名(现河北邯郸地区)知府。
后由于进京勤王的消息让崇祯得知,便提升卢象升位右参政,负责大名、广平等地的军务。卢象升大权在握,可以施展拳脚,他开始招募自己的军队。他招兵的方式和袁崇焕不同,卢象升招募的本地士兵大多都是老乡、兄弟、朋友,这些士兵和正规军不同,他们的凝聚力很强,后因地方得名“天雄军”。
卢象升的主要敌人就是叛军,因为朝廷的混乱政策,大明内部叛军肆起。卢象升本是在京城南部防御,便经常会被调到京城附近设防,一次京城西山附近,叛军进犯,皇帝派他前去增援,天雄军作战勇猛,不久便击退了敌人,这次的战役胜利,让军队士气大振。也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天雄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强,一方面是卢象升治军有方,训练有素,另一方面就是,士兵关系很近,一旦一人受伤,则激起全军强力反击,这种军兵非常团结,很少出现逃兵。而且卢象升本是武艺高强,经常在战役伊始亲自冲锋在前,给军兵极大的鼓舞,统帅亲自上阵,小兵自然不甘落后奋勇杀敌。
崇祯八年,李自成、高迎祥进犯汝州、洛阳,当地守军吃紧,朝廷便令卢象升带兵去增援。天雄军的是骑兵和步兵结合的部队,他们以火器和强弓为先锋,首先便射死了大量的叛军,虽说李自成军队数量多,但是战斗力不如卢象升所部。不久李自成漏出破绽,卢象升率主力亲自杀敌,很快李成不敌撤了回去。
至此,在卢象升的指挥下,叛军的实力大减,需要时间恢复。这时满清已经兵临城下,崇祯派卢象升任宣大(宣府和大同)总督,抵御满清的进攻。朝廷内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和满清议和,另一种是主战。而卢象升是主战派,并身在边疆,对朝廷的派系斗争无能为力,议和派开始排挤卢象升,并抽调他手下兵马。崇祯十一年,朝廷令卢象升所部去巨鹿抵御满清进攻,而这时他的兵马也就剩下几千人,这个总督也是有名无实。
仅凭着这几千人,仍和八万的清军主力作战,因为兵力悬殊。卢象升派手下去找高起潜求助,高起潜却拒绝发兵,天雄军这几千人和满清周旋,伤亡惨重,最终全部阵亡在满清铁蹄之下。卢象升本人身中数箭战死。
卢象升本身是才能出众的将领,如果没有朝廷派系斗争的阻拦,我想依靠卢象升的本事,是可有能抵抗住满清的进攻的。和袁崇焕、孙传庭一样,最可怕的敌人并不是满清铁骑,而是朝廷内背后的冷箭,崇祯无能,东林党乱政。在内忧外患之下,明帝国大厦将倾,回天乏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明末最强武将之一的卢象升,因朝廷内斗导致孤军奋战至全军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