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4600年前,炎帝王朝衰落,蚩尤部与黄帝部先后分离出来,于是就形成了上古版三国演义,即炎帝部、蚩尤部、黄帝部争霸。最终,黄帝先后击败炎帝与蚩尤,成为当时部落联盟盟主。此后2600年内,华夏一直由黄帝家族主宰,颛顼、帝喾、帝舜、大禹、商契(商代始祖)、周后稷(周代始祖)都是黄帝后代。其中,司马迁笔下的五帝与大禹家世如下:
黄帝—玄嚣—乔极—帝喾—尧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黄帝—昌意—颛顼—鲧—禹
根据《五帝本纪》记载,颛顼是黄帝之孙,帝喾是黄帝曾孙,帝尧是帝喾之子,帝舜是黄帝八世孙,大禹是颛顼之孙、黄帝的四世孙,商契与周后稷是帝喾之子。所谓世孙,即是后代之意,比如黄帝之子玄嚣是第一代世孙,帝尧是第四代世孙。
问题在于:舜是黄帝八世孙,禹是黄帝四世孙,大禹辈分远高于帝舜,但帝舜却是大禹之前的帝王,这就显得非常不符合逻辑,那么这是为什么?司马迁又是如何看待的?
根据《史记》记载,舜50岁时摄政,58岁时继位,守丧三年后61岁时正式继位,在位39年,100岁去世,将王位禅让给了大禹。大禹守丧三年后,将王位让给帝舜儿子商均,但诸侯却主动朝拜大禹,于是大禹顺应天意正式继位。
其中,帝尧期间,舜摄政时,先后杀了鲧,以及任命大禹治水。因此,假设大禹治水时是20岁,他治水时低于这个年龄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大禹继位时至少62岁,在位十年,死时至少72岁。而如果大禹治水时,年龄与舜大致相同,或者比舜高的话,那么最终大禹寿命将不符合人类年龄极限。言而总之,按照人类正常寿命计算,帝舜比大禹年龄估计要大20岁左右。
帝舜与大禹这两支,前三代都是“黄帝、昌意、颛顼”,只有第四代时出现分化,颛顼之子穷蝉的五世孙是帝舜,颛顼之子鲧的儿子是大禹。因此,如果要符合逻辑的话,鲧寿命必然要很大很大,帝舜之前的四代人寿命必然要很小很小,否则时间上将出现重大漏洞。
但实际上,帝舜亲自下令处死治水不力的“鲧”,导致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也就是说,鲧的年龄即便比舜大,估计也大的有限。
黄帝三世孙“鲧”的年龄,与黄帝八世孙“舜”的年龄差不多,而他们这二支的前两代完全相同,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司马迁笔下的帝舜与大禹家世有问题,即要么大禹世家不可信,要么他们源于黄帝之说不可信。
当然,这里不是说司马迁故意编造历史,而是史料来源可能就有问题,比如《礼记》等中曾经提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舜和禹将黄帝视为祖宗,商和周将帝喾视为祖宗,而帝喾又是黄帝后代,因此司马迁编制的黄帝谱系是有根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谈到的“郊冥”、“郊喾”等,其实就是在野外祭祀祖先。很多农村人都知道,清明节时,对于一些久远的先人,一般在室外烧纸祭祀;而在室内隆重祭祀的,一般是较近的祖先,或者说是始祖人物。
但司马迁在编制黄帝谱系时,又的确有着自己的加工,《史书》记载得很清楚。
早在编写《史记》时,司马迁的朋友张夫子质疑说:“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秋?”因为《诗经》中说商契、周后稷都不知父亲是谁,但司马迁都把他们说成黄帝后代,所以张夫子质疑司马迁的加工。
司马迁辩解称:“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透过司马迁的辩解可见,他既有“天下有德者居之”的思想,又有强烈的血统思想,认为黄帝功德无量,后世上天为了报德,会让黄帝后代成为天子,而真正的布衣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成为天子,颛顼、帝喾、帝舜、大禹等成为天子,必然是拥有大功德的黄帝后代。
由此可见,帝舜、大禹是不是黄帝后代,其实并无实据,而是司马迁等古代学者的推断。而如果帝舜与大禹不是黄帝后代,帝舜只是比大禹早的一位帝王罢了,那么帝舜与大禹自然也就没有因黄帝谱系而带来的逻辑问题。
不过,黄帝与颛顼、帝喾、帝舜、大禹等人,可能不是没有关系,只是或许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可能是政治祖先,即黄帝是“君父”。
帝喾与元妃生下周后稷,与次妃生下商契,即商周王朝都是帝喾后代建立的。但这种可能性很小,真相应该是:商朝时,周人臣服于殷商,自然要奉商人始祖为祖,因此当时周人的说法应该是“帝喾与元妃生下商契,与次妃生下周后稷”;周朝时,为了减少殷商影响力,为周人夺取江山寻找合法性,于是改为“帝喾与元妃生下周后稷,与次妃生下商契”。其中,帝喾实际上与周人可能没有血缘关系,但却肯定是周人的“政治祖先”。
《清华简·五纪》记载:“黄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长成人,乃作为五兵。”这里面将黄帝与蚩尤说成父子关系,颠覆了无数人的认知,但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这里面说的应该是“君父”关系,成王败寇,如果蚩尤获胜的话,可能会写成“蚩尤是黄帝之父”。
因此,由于战国以来推崇黄帝,导致黄帝影响力非常大,或许由此慢慢成为了其他帝王的“政治祖先”,就比如后世王朝无比怎么更迭,都会视自己为上天之子,而“天”就是所有帝王的“政治君父”。
也就是说,黄帝应该不是颛顼、帝喾、帝舜、大禹等所有人的血缘祖先,而是他们的政治祖先。只是司马迁在描述这段上古史时,采用线性叙述的方式,强行将上古几个著名帝王串联起来,并给予他们与黄帝血缘关系,由此导致帝舜与大禹出现了违背逻辑的关系。而实际真相应该是,黄帝是黄帝,帝舜是帝舜,大禹是大禹,彼此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参考资料:《史记》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帝舜是黄帝八世孙,大禹是黄帝四世孙!为何帝舜却在大禹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