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死亡之海”“不毛之地”……这是说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的“标配”词语。
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意为“被遗弃的故乡”或“昔日的家园”。这个名字,内含无望的失落与无尽的忧伤。
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这里的沙丘形态和位置不断变化、移动,整建制地“跑”起来、“飞”起来。沙漠的外层,覆盖着深不见底的细碎沙粒,质地如硬度再高几个层次的灰末,用手轻轻触碰,满手是沙。风乍起,沙粒飞扬。风儿急,沙粒狂舞。风力壮,黄沙蔽日。
石油工人进行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测试
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堪称奇迹的地方,孕育着更大的“奇迹”。
大自然总是以“超常规”手段作出精心安排:塔里木油田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怀抱中。这里是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为南疆和下游沿线15个省区市民生用气提供有力保障。
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时战风沙
从1952年开始,无以计数的石油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热忱愿望和冲天豪情,秉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求实创新、五湖四海、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精神追求,摩拳擦掌,前赴后继,从四面八方齐聚塔里木。他们深入天山昆仑,挺进沙海荒漠,顶住万钧重压,扛下孤寂时光,在这里忠诚实践“能源报国”的响亮誓言,接续书写壮丽的人生传奇。
南疆利民油气运行中心和田管理站巡线工买买提依明·牙生(左)、阿不都外力·艾尼娃尔在工作中。他们每三天一个周期,徒步和乘车相结合,检查沿途天然气管线状况,排除安全隐患和违章现象。光明日报记者王国平摄
三月沐阳,春暖花开,姹紫嫣红,踏青赏景是不少人的生活日常。对于大多塔里木石油人而言,这属于“诗和远方”。在塔里木,这个时节,大自然正在展现另一副面孔。穿行油田几大作业区,眼见浮尘已然开始躁动,沙尘正在看似温顺地奔袭,酝酿一年中长达六七个月的“太空漫游”。太阳有点打不起精神,空气感觉有些滞重,天地之间灰蒙蒙一片,俨然是属于沙漠黄色的“主场”。
但,红色就是要在这里争夺“话语权”。
国旗是红色的,党旗是红色的,石油人的工装是红色的,风向袋是红色的,灯笼是红色的,中国结是红色的,标语汉字是红色的……
不是偶然,不是点缀,不是个案,不是无关紧要,不是可有可无。
是醒目的红,是鲜润的红,也是敞亮的红、无畏的红、倔强的红,还是滚烫的红,更是信仰的红!
石油工人跋涉千里铺设天然气管道
工作中的石油工人
是人,让这里的色彩谱系更加富有层次与韵律。是人,让红色的威力得以张扬和扩充。是人,让红色的精神在更多人的心灵深处激荡、升腾。
一抹抹红色让漫漫黄沙有了跃动的生命力。
一颗颗红心让大漠深处布满点点星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塔里木油田孕育出更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