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发生在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期间,主人公为诸葛瞻。原文如下:
(诸葛)瞻自幼聪敏,尚后主女,为驸马都尉。后袭父武乡侯之爵。景耀四年,迁行军护卫将军。时为黄皓用事,故托病不出。当下后主从郤正之言,即时连发三诏,召瞻至殿下。后主泣诉曰:“邓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
后主即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瞻辞了后主,整顿军马,聚集诸将问曰:“谁敢为先锋?”言未讫,一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尚时年一十九岁。博览兵书。多习武艺。瞻大喜,遂命尚为先锋。是日,大军离了成都,来迎魏兵。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邓艾率部越过阴平天险,夺取了江油城。后主刘禅大惊,大臣郤正推荐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去迎敌。诸葛瞻随即与儿子诸葛尚一起领兵出战,最终双双在绵竹殉国。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诸葛瞻在出征前对刘禅所说的“决一死战”,意为同敌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多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一种精神状态及两军打仗时对战斗胜利的渴望与决心。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瞻奉命出兵抵抗邓艾,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不过,对于邓艾的突然出现,诸葛瞻的表现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果断而坚定。期间,诸葛瞻出现了一个严重失误,导致占据急转而下,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这个记载出现在《三国志·黄权传》中,原文是这样:“(黄崇)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卻战至绵竹。”
结合《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这个事件的经过与结果是这样:刘禅下令诸葛瞻率部拦截邓艾大军后,诸葛瞻率部火速赶到了成都东北的涪县。但到达涪县之后,诸葛瞻莫名其妙地停止前进,转而就地驻扎。这一举动让蜀汉尚书郎黄崇万分焦急。他多次找到诸葛瞻,提醒他应立即前进并抢占有利地形拦截邓艾。诸葛瞻却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建议。黄崇再三劝说,急得留下热泪,但仍未打动诸葛瞻。
诸葛瞻在涪县裹足不前之际,邓艾大军却并未放缓进攻的脚步。在拿下江由后,邓艾挥师南下,由江由沿左担道急行军,不久之后便抵达涪县城下。经过一番激战,诸葛瞻放弃涪县退守绵竹并最终在绵竹阵亡。
从以上的介绍得知,如果诸葛瞻能够听从黄崇的建议,立即从涪县北上,抢占有利地形据险而守,邓艾大军将难以如此顺利,这也可为蜀汉下一步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但令人遗憾的是,诸葛瞻贻误战机,导致了战局的恶化。等诸葛瞻明白过来,已经大势已去。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灭蜀之战的关键时刻,诸葛瞻出现致命失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