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乡音《妙不可言,凉拌生葱》羊城派二维码
□邵海明
我的家乡在有德庆“西伯利亚”之称的官圩镇沙旁片区,距离县城约40公里,海拔在300米以上。这里至今依旧流行着一个古老的盛大习俗——吃船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四月廿八期间的吃船节期间,当地的热闹更胜过大年。沙旁片区的29个村落近万名村民会按照抽签顺序开始“吃船”,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会在自家设宴,款待来访的各方客人、亲戚朋友,连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会被邀请进屋成为座上宾,尽显山人本色。
吃船节又叫姊妹节,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以前生活艰苦,除了逢年过节可以吃顿肉,其余时日基本上都是以青菜、杂粮为主食,日子过得唉声叹气,人人饿得脸有菜色。尤其是过年后的好长一段日子,适逢耕种时期,作物难有收成,农家人更是过得特别凄凉,俗称“三荒四月”。但是以苦为乐的农家人,生活态度仍是积极乐观的,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慰藉枯竭已久的肠胃。这个办法就是邀请自己的姊妹到家里来,这样总得说服家人弄顿好吃好喝的来招待。今天你到我家来吃,明天我去你家吃,这样不仅亲情升温了,肠胃也得到了安慰,大伙儿互相帮扶着,也可以底气十足地面对困难了。
勤劳勇敢的沙旁人靠山吃山,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日子红火起来,农家人也没有忘本,姊妹节照旧,甚至变得更热闹了。怎样才能更热闹呢?老村长提议,邀请本地的龙船队来助兴,并且规定,龙船舞到哪一条村子,亲戚朋友便到哪一条村子吃喝,姊妹节自然就更热闹了。当时的沙旁龙船队,由十多人组成,除了舞龙身外,还有舞牙旗的,声势浩大。这龙船平时就存放在佛子庙里,自三月初三起,便开始在锣鼓、八音的伴奏下,自最边远的山村起舞,逐村轮流舞过去,所到之地,各家各户的亲戚便蜂拥而至,热热闹闹地吃喝,大大方方地拉家常,整个小村子都沸腾了。当时还有个规定,说龙船绕村舞完后,还要把龙船暂时寄放在村里庙宇里停留半晌,以增加喜气,舞龙船的人便先进屋吃喝。由此,姊妹节便改作了“吃船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之后,沙旁片更富裕了,喜欢热闹和注重亲情的沙旁片人纷纷建议,要将吃船节的时间延长,于是从三月初三开始,要一直吃到四月廿八,历时一个多月才结束。
沙旁片的“吃船节”,既体现了淳朴、善良的山里人对亲情的看重,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红火、热闹生活的憧憬。
《乡音》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并请提供详细个人信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德庆“吃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