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汉三国开始,大将军一职便是军方的头号代表。大将军位份等同于三公,可谓是位高权重。在三国时期,曹魏帝国便先后有过七位大将军。这其中,有四人都属于曹氏宗亲将领,而剩下三位,则隶属于司马氏一族。显然,从大将军的更替中,便能看出军政大权由曹氏一族向司马氏一族的具体过渡时期。
1、夏侯惇
曹操本姓夏侯,夏侯惇便是他血缘关系的堂兄弟。因此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也属于曹氏宗亲将领。早在曹操陈留郡起兵之时,夏侯惇便举全族之力加入曹操麾下,并成为曹魏武将中的扛鼎人物。曹操担任丞相时,夏侯惇为前将军,乃是前者最为信赖的武将。
夏侯惇为人清白严肃,善于整顿军务,因此在曹军之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尽管夏侯惇不擅长领军作战,但曹操每当在外征战时,夏侯惇都能守好后方大本营,这也算得上劳苦功劳。因此曹丕篡位称帝后,夏侯惇便被拜为大将军。可惜没过多久,夏侯惇便病逝于家中。
2、曹仁
论地位和威望,夏侯惇是曹氏宗亲第一人;但论能力和战绩,曹仁却当仁不让。曹仁是个攻守兼备的全能型武将,曾为曹操立下过不少的功勋。尤其是他的守城能力,更堪称一流。曹仁曾据江陵抵御周瑜、守樊城而抗关羽,立下过赫赫战功。
夏侯惇死后,曹仁接替大将军一职,屯兵于重镇合肥,继续为魏国防守。不过,曹仁在晚年之时,曾因贪功冒进犯下重大失误,惨败于吴军之手。此后不久,曹仁便郁郁而终了。
3、曹真
曹仁之后,曹魏大将军一职的担任者是曹操最出色的义子曹真。在曹操对外的数次战争中,曹真都有过亮眼表现。曹植曾盛赞曹真“知虑深奥,渊然难测。执节平敌,中表维藩。恭以奉上,爱以接下。纳言左右,为帝喉舌。”由此可见,曹真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型武将。
诸葛亮北伐期间,曹真先是派大将张郃袭取街亭,断了蜀军运粮要道,随后又派郝昭加强陈仓的布防,彻底断绝了诸葛亮的前路。可在演义里面,曹真却被塑造成了酒囊饭袋,实在叫人为之委屈。历史上的曹真,最终还做到了大司马一职,总览魏国军政大权,可谓是位极人臣。
4、曹爽
曹真去世之后,魏明帝曹叡身体逐渐恶化,便打算将曹宇(曹操之子)任命为大将军。但曹宇坚持不受,所以大将军之职最终落到了曹真之子曹爽身上。曹叡死后,少帝曹芳继位。而司马氏一族,也开始在这时候崛起。
曹爽得势以后,行事逐渐跋扈,因此得罪不少老臣。见此时机,司马懿便以“清君侧”为由,取得蒋济等老臣的支持。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随同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祖扫墓,司马懿便趁此机会夺取了朝政大权。曹爽被软禁家中,在他交出兵权后,司马懿出尔反尔将其夷灭三族。自此之后,司马氏一族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
5、司马懿
其实早在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也担任过大将军。自诸葛亮北伐之后,司马懿顺势在军中大肆发展,拥有了很高的威望和评价。后来魏明帝曹叡想要伐蜀,便暂时升任司马懿为大将军,令其主掌伐蜀事宜。就这样,司马懿排除异己,先后除掉张郃等名将,逐渐将魏军中的高级将领换做了自己的心腹。通过这种方式,司马氏一族兵不血刃,就掌控了魏国大半军权。魏明帝曹叡去世前,司马懿和曹爽同被列为辅政大臣。在这段时间之内,司马懿也暂时蛰伏了起来。
6、司马师
司马懿掌权后,其长子司马师加封为卫将军。等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便接过朝政大权,成为魏国大将军。尽管司马氏一族的手段并不光彩,但司马师的才干却十分出色。他担任大将军后,开始整顿朝纲、选拔人才入仕。与此同时,司马氏一族还主动交好门阀世家,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不过很可惜,司马师在淮南平叛之时病重而死。
7、司马昭
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接过了朝政大权。与司马师相比,司马昭的手段更为激进大胆。有句谚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说的是司马昭的野心。到了甘露五年,司马昭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手下将魏帝曹髦杀死,改立年幼的曹奂为新帝。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并追封祖父、父亲为皇帝。就这样,曹操辛苦一生的基业,竟沦为了司马氏一族的嫁衣。
参考书籍:《三国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曹魏有七位大将军,四位属于曹氏宗亲,其余三位也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