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宝马客《车主评车》的第118篇文章。本期文章不聊新车,而是从一个老粉丝老Bimmer的视角出发,回顾他所珍视的经典宝马3系,也许你也会有类似的经历...事不宜迟马上开始!
大家好,我是LSD(昵称),坐标上海,是友人中认定的懂车人,开过的车保守估计超过了50台,自己长期持有过的车包含马6轿跑版、E92LCI330i、玛莎GTS、E92LCI335i。
一、关于两台车及文章的初衷
今年有一段时间,实质上持有了两台E92LCI,一台陪伴我十多年的330i;一台朋友的,当年与我一起买的335i,这台车十几年前就开过多次,独立车房长大,司机打理,到目前也就3万多公里。很明显,这台回归的老朋友的价值包含了情感、记忆,犹如一道传送门,远比换一台M或911来的深远。
E92330i
如果以最精简的语言来对比这两台车的差异,330i代表的是均衡及稳定,更偏向家用,可靠性、高转声浪音质、转向手感好于335i;335i则更像是一台实验性原型机,出厂状态便未达到33i0般的均衡状态,整体设定,尤其底盘和变速箱运动性远高于330i,乐趣和潜力远大于330i。
E92335i
当然,这些简洁定性描述背后都指向不同的零件选用,任何一个局部展开都是一篇技术分析的长文,即使是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ETK,自己动手拆装更换局部零件的我,依然觉得燃油车精妙而深邃。
记得那天打开书柜,偶然看到多年前的《BMWCar宝马汽车》全套收藏,这套杂志虽然存在的时间不算长,后来转向了网媒,但一直认为这是当时,乃至今天较为专业和具有氛围感的汽车杂志。
当年出差机场随手买一本,看着四哥连载更新他的335i改造,以及全球角度的车友故事、车型解读,是一段相当值得回味的时光。时光斗转,当年E92的车友们多数老早都换了车,尤其“结婚、生子、911”承接了不少E92前车友,当然M也接纳了另一部分。卷土再来的,怕是只有我了。于是,毅然决定再向宝马客投稿,来作一篇年代叙事。
二、逻辑及升级思路
时间回到十多年前,当时如果要选一台外形、内部空间、操控都不错的车,尤其又是两门四座,后座能正常坐人,会精准的缩小到几款车,E92LCI在我看来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无非N52B30的330i和N55B30A的335i。年轻时需要一台稳定不消耗时间的车,于是选择了330i,但对335i的性能有充分认知,也基于并不成熟,需要花时间维护,不是那种随时能开几百公里放心出差的品种(当然这个认知受到了前代N54影响,N55当时作为继任机型,还未经长时验证),虽放弃这个选项,但这个执念并未随时间消散。当时这台335i,十多年前就开过多次。
十多年间,还持有过几年意式V8带序列波的车,也很美好和宏伟,严谨说那是乐器,高转声浪氛围及换挡时的原始冲击感,匹配环绕音效完全无可替代,不过持有四年后,于2020年卖时的贬值也相当“伟大”。
时光斗转,再回到335i犹如一个轮回。半年来,慢慢以现在的技术、认知去恢复和升级这台3万多公里的335i,结合自身的需求,不算改装,但一定是升级。这个事以好友看来,明显是归来仍是少年的画风。9月初也告别了330i,相当感谢一路的陪伴,一起走过了年轻时拼搏的岁月,甚至用这台车蚂蚁搬家的方式搬了三次家,基于精细保养维护,这么多年一次都没有掉链子。
330i上的N52B30,在之前M的底子上民用大量装配前序车型,5系、7系上应用极多,到E92LCI上已经是末代型号,基本是宝马自吸直列六缸最为稳定型号,稳定也是当时选择330i的最重要原因。
N55B30A在前序N54的基础上增加了稳定性,N54作为宝马再次回到涡轮应用的初期型号,潜力远大于N55,但稳定性欠佳,但其实当时N55B30A搭配PWG机械拉包及大高压油泵也说不上很稳定,当然这个稳定是相对而言,例如用N52B30做对比。但N55335i实际就是后续F底盘M3、M4的雏形,民间技术升级、改装实践和车厂后续换代设计形成了互动。
N55这台当年觉得好,但避开的机头,十多年后回头再把这件事做完,而且精准就是这台十几年前开过多次的车。现在的技术和信息必然是比当时发达很多,N55个人觉得第一要务,热管理冗余扩展,指向冷却和效率。前者指向机油温度日常运行偏高,后者指向进气温度。机油温度日常运行偏高为相对角度,N55正常工况机油温度比N52高10度,夏天非高架行驶,120km/h边徘徊,不是不行,而是缺乏冗余。
机油冷却改善系统分两步,第一步自己动手更换了S55改型的低温油轨,规划第二步按现款M2、M4结构稍加大机冷,并稍微靠近风口,优化轮拱内衬中出风口联动前杠MT化,形成完整风道。
原厂机冷较小,这点无异议,毕竟家用性能车,设计方向不是去刷赛道,或持续暴力驾驶,在确保发动机效率的同时,保持机油在正常温度区间为设计目的。但风道的设计,以及机冷在风道中位置,明显感觉到了当年原厂设计师的在美学、效率和冷却间的纠结。
入风口在图片中数字17的位置,机冷在16的位置,风经雾灯口右侧网进风道,左拐一点再上行一段,终于遇到机冷,机冷背面紧贴16罩盖,整体如果追求高度运动,这个机冷效果会显得比较随意。对比同时代名车458,会发现收敛隐藏进风口手法类似,前脸同样具备空气动力学及美学的小叶片,那个时代的设计美学不会把除开水箱外的多个散热器不做修饰。此外既然提到了458,那多说一句这两车的变速箱至少是同门近亲关系。
再对比现代车型,比如当红的现款M2,再比如911,如果觉得这两台车的运动属性显著高于E92335i,那我放三张新款帕拉梅拉的前部散热结构,也是之前帮朋友去提车验车时实拍的,核心点都在于加大风口,加大各油冷散热器,且不做修饰,尤其不罩密网,散热器直接撞风,直接而有效,视觉效果形成了现代运动车型(涡轮化带来的散热要求)下巴都拉长了。这里面也有一个另外指向,近段流行的,把宝马原厂中网换成那种黑丝效果的密网,是会导致水箱散热器效果缩减的,而水箱散热器无疑为油车散热负荷最大的散热器。
我做了第一步就已足够应对用车场景,第二步暂缓。
进气温度则是涡轮机提高效率的必备,连同易吸扁的中冷输出管一同换为金属材质,只不过中冷更换仿佛形成了前段微弱延迟,中后段有加强,肉体感觉有个充能过程,因此这里也做个提示:若像我一样压根没考虑去刷1阶+以上的程序(MPPL连0.5阶都算不上),可无必要更换中冷。
程序角度先用宝马原厂MPPK,功率增幅谨慎估计20马力,可忽略不计,排气头中尾皆不动前提下,运动模式下的回火声算得上较为不错了,实测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排气没改过。观察及猜测,这个强化的回火声是通过延后点火角度及加大喷油量来实现的。变速箱程序也用宝马335iIS版程序,反应变快了一点。整体思路都是原厂升级及技改。
主动冷却方面,国内订不到美版IS的800瓦风扇,研判需求及使用场景,亦毫无必要把M3的850瓦风扇改型端上去,但我想实际原配600瓦风扇可以通过修改启动时点的冷却液温度阀值实现提早介入。
进气角度,简单处理更换了一个KN的湿式空滤,也是330i上实测了十多年的有效、简洁式升级,后续观测进气声音确实有变化,标称10马力的增幅是无法觉察和验证的。
以上是动力、传动系统升级角度,恢复角度,全部油水皆换(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防冻液及强化、差速油),极其轻微渗漏的油底壳垫,连同铝制螺丝也直接更换,整备可参考文章很多,对十几年前就买了ETK软件的人来说,也较为简单不具技术展开必要性。
注:如脱离原厂升级及技改思路,基于N55升1阶+以上,原厂的平衡会完全打破,硬件需要整体强化,N55B30A本来薄弱环节的三件套问题、高压油泵问题、油封问题都会加速到来,活塞、连杆、水道、缸壁原始设定都指向全盘重塑。悬挂、胎宽(400马力会指向285以上宽度)、刹车皆需匹配升级更换,所有激情式的更换,同时均增加了系统中的变量。推演至少花15万兜完这一圈的尽头,就是不如还是换台车,全盘改的车难有原厂性能车/跑车的整体性,现款G底盘的M3、M4已经从底层技术、数据及驾驶感上很接近911,甚至多个局部还更优异。
另外常人全天候完全可控轮上马力300匹已经是顶尖高手。当然这是基于我的用车场景和养护逻辑,如果只是开个1、2年就找接盘的思路,则完全不用考虑,一大把仅仅动了头段、中冷就刷到2阶的335i不算少见。
下期预告:
用准军用热成像/夜视设备观测机舱温度分布,强化进气隔热,并用OBD仪表校验结果,漆面恢复及保护、非寻常路径内饰恢复。
请留言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十多年过去,他还在坚守宝马E92 335i!老宝马的魅力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