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家福!现在有很多人都是瘀血体质,瘀血体质的人,嘴唇的颜色是发暗的,眼眶也发黑,舌下脉络呈青紫色,而且体内瘀血越严重,颜色就越深,通常这类人,都会有局部疼痛的症状,瘀血堵在哪,哪里就会有刺痛的感觉,如果血瘀越聚越多,还会导致囊肿、结节等肿块的生成,而且越长越多,越长越大。
中医在治疗血瘀导致的囊肿时,通常会采用三个步骤,先软坚散结,牡蛎、浙贝母、鳖甲等中药,都具有很好的软化肿块的作用,可以把囊肿给破开;接下来再活血化瘀,而川芎、丹参、三七、当归等中药,能活血、散瘀,把瘀堵的经络给疏通开,防止囊肿越长越大,或者生成新的囊肿;最后会用一些疏肝解郁、行气理气的中药,比如柴胡、香附,来防止肝郁气滞,推动气血流通,避免瘀血的产生。
但是有的患者,在吃了散结、活血、疏肝的的中药之后,效果不明显,身上各处依然疼,眼眶嘴唇颜色依然深,或者囊肿根本不见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家先别着急,这不是中药没用,而是用药缺少配伍,你可能是阳虚的体质,或者是湿重的体质,只活血化瘀是没用的,中医有句话叫“化瘀先补阳,补阳先祛湿”,说的就是阳虚和湿重体质的患者,该如何有效祛瘀。
“化瘀先补阳”是针对阳虚、瘀血体质的患者,中医讲“血得温则行”,体温正常,气血才会正常流动,但如果阳虚,阳气不足,体内就会生寒,导致血液流不动了,慢慢就会产生瘀血,这个时候你不补阳,只一味的化瘀散结,那么还是会有新的血瘀生成,永远化不干净。
阳虚的人通常会有怕冷畏寒,手脚发凉的症状,这时可以在原来的三个步骤上,再加入一些补阳的中草药,比如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干姜与肉桂。
“补阳先祛湿”,针对的是体内湿重的患者,中医讲“湿盛则阳微”,湿气属阴,如果湿重就会耗损身体里的阳气,而且水湿凝聚成痰,也会抑制阳气的生发,这个时候不仅要补阳,还得祛湿,不然阳气根本补不上去。
湿气重的人,通常脸上头发上爱出油,有手脚沉重、乏力、大便不成型的症状,而且舌苔发腻,这时就需要在补阳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祛湿的中药,比如白术、薏米、泽泻等,而脾虚生湿,也需要加入一些党参、山药等健脾的中药来杜绝湿气再生。
等到湿气没了,阳气补上去了,一身血瘀自然也就慢慢消散,且不会再生了,而瘀血堵塞经络导致的“不通则痛”,瘀血聚集形成的囊肿、结节,也都会改善,直至消失。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如果有什么不懂,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化瘀先补阳,补阳先祛湿!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祛湿补阳,散一身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