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是一种能感染人类大脑的真菌,是真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每年约造成18万人死亡。目前,两性霉素B(AmB)是治疗真菌性脑膜炎的唯一可用的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被用来治疗真菌病,而抗真菌药物耐受性会让真菌不被抗真菌药物杀死,但之前一直不清楚宿主源的因素是否能引发抗杀菌药物耐受性,从而影响对真菌病的治疗策略。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琳淇团队在NatureMicro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BrainglucoseinducestoleranceofCryptococcusneoformanstoamphotericinBduringmeningit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脑内葡萄糖水平或能促进对新型隐球菌的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这项基于小鼠和人类脑脊液的研究或对治疗真菌性脑膜炎具有借鉴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王琳淇团队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并用来自小鼠和人类脑脊液的脑组织进行验证,从而分析了上百种代谢物对新型隐球菌与两性霉素B(AmB)相互作用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脑内葡萄糖会通过新型隐球菌蛋白Mig1诱导对抗真菌药物的耐受,Mig1是葡萄糖阻遏的一个调控因子。研究团队在小鼠中证明了Mig1能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一种成分,也是两性霉素B的靶点,能促进肌醇磷酸神经酰胺(真菌细胞膜的另一种成分)的形成,这种成分会与两性霉素B争夺麦角固醇,影响药物作用效果。
研究团队随后证明联合使用一种肌醇磷酸神经酰胺抑制剂和两性霉素B,能提高对小鼠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有效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宿主源的代谢物会诱导对真菌药物的耐受性,这或能启发研究人员开发真菌性疾病的有效疗法。
论文链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每年导致18万人死亡的真菌性脑膜炎,王琳淇团队发现潜在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