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历史的战争画卷上,有这样一位将领,他的一生只打了一次胜仗,却为中国立下了三百年无人敢犯的功勋。
他的名言更是流传千古,成为战略智慧的代表。这个将领的一战成名,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传奇?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战场,解开这段令人钦佩的战争传奇。
一位平凡少年,怎能闯出一片天地?
少年陈汤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父母不得不靠写状纸和借债度日,勉强维持生计。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商业活动被视为投机取巧,放贷更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替人写状纸这样的工作在当时被视为缺乏道德水准。
然而青年陈汤性格坚韧,不甘平凡,他勤奋好学,任劳任怨,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村里的人并不理解陈汤,只当他在装模作样,给他贴上了“不要脸”的标签。但是陈汤志在四方,他明白要改变命运,必须离开家乡这个局限的小天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青年陈汤来到了当时的东都——长安,这座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
长安,这座万邦瞩目的都城,建筑宏伟,街市繁华,这里汇集天下英才,商贾云集,异国奇珍应有尽有。刚刚进入都城的陈汤不禁为之惊叹。他寻了一家简陋的客栈落脚,开始在城中寻找谋生的机会。
少年陈汤,来到长安,在宫廷御膳房谋得一个小官职位,他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同时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积累知识和见识。
御膳房是为皇室和王公贵族烹制膳食的场所,职位不高,但地位尊贵。陈汤深感自己是幸运的,能在东都谋得一官半职。他每天勤奋工作之余,也喜欢四下打探朝廷上的种种消息和见闻。
他结识了朝中权臣富平侯张勃,两人一见如故。张勃正式向朝廷推荐了陈汤,让他得以进入仕途,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张勃是汉文帝刘恒的宠臣,封为富平侯,与太常卢绾并称朝中“二贵”。他历仕汉文帝和汉景帝二朝,官至宗正。张勃爱护士人,喜欢结交年轻人才,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陈汤有幸结识了他,对他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
一位使者的诞生,西域之行的机缘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曾派遣张钧出使西域,拓展汉朝在西域的势力范围。此后两汉对西域的控制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重点。陈汤见识过张钧出使的记录,对西域民族地理了如指掌。他主动请缨,请求出使西域。
西域,又称“西天竺”,是对当时中国西方一系列国家地区的统称。它包括了今天新疆一带的广大地区,如今的中亚、巴基斯坦一带。作者张钧被派遣到这里,面对的是风俗各异的数十个民族,国土辽阔的数个帝国,山川绵疊的天然屏障。
陈汤苦读张钧的游记,对这里的种种了解得一清二楚。汉武帝伐匈奴,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更形重要。他生来文武全才,胸怀惊人的抱负,这次出使正是折足跃龙门的绝佳机会。
宫廷大臣们起先并不看好陈汤,一个家世寒门的小官,是否能胜任如此重任?然而陈汤早已不是从前那个一无所有的穷苦少年,他广泛的学识和过人的胆识,最终说服了汉宣帝。陈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一同西行。
西域都护署在河西走廊,由都护负责管理和统帅。校尉、副校尉等官职辅佐都护,管理河西地区的屯田垦殖、屯田兵从军事事务,以及接待来使者的外交事宜。
陈汤新任副校尉一职,可以体会到汉朝廷对西域事务的高度重视。这趟出使,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要面对风雨飘摇的西域七八个帝国,生死搏杀的戎马生涯,还有来往间的种种风险。陈汤心生,咬牙决然踏上征程。
西域路途遥远,沿途民风复杂。行前,陈汤详细查询了西域的地理民俗和各国关系,对将要经历的磨难早已做好了准备。这让原本轻视他的甘延寿大为惊叹。一路上,陈汤眼尖,谈吐不俗,处变不惊。两人关系日渐亲近,甘延寿也逐渐发现陈汤的过人之处。
西行的旅程历经千难万险。大漠沙海中,狂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来自各路的强盗和匪徒蠢蠢欲动,想要谋取两位使者的财物。幸好陈汤不仅文采过人,武艺高强,屡次化险为夷。甘延寿也在一次又一次生死关头看清了这位青年副官的真正实力。
一位单于的叛变,西域危在旦夕
西汉与匈奴长期对峙,双方互有胜负。汉宣帝时期,匈奴国内爆发内乱,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匈奴头曼单于归附汉朝,而北部匈奴郅支单于则屡次侵扰西域诸国,还囚禁过汉朝使节,屡次无视汉廷威严。
匈奴本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部落联盟,它强大的军事扩张能力,让匈奴最终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所有部落。在汉武帝时期,匈奴曾经多次南下袭击汉朝边境,双方你来我往多次交战。直到汉武帝采用犁庭扫穴的策略分化匈奴联盟,匈奴一分为二。
南匈奴归顺汉廷,郅支单于则率北匈奴西迁至今天的中亚地区。他们仍然十分强大,不断侵扰西域国家,威胁到汉朝在西域的利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就是为了牵制北匈奴的势力。此次陈汤奉旨出使,表面上是修复与北匈奴的关系,实则是试探郅支单于底细。
然而此时郅支单于已经背弃了与汉的协议,不断挑衅边境。西域各国正是危在旦夕,山雨欲来。陈汤与甘延寿暗中交换了目光,彼此心里明白,这趟使命注定不会简单。
少年陈汤,与搭档甘延寿商议对策,他认为必须要趁早剿灭郅支单于,以免祸从天降。甘延寿担心擅自出兵,会遭到朝廷处分。然而陈汤胸有成竹,矫诏发动对北匈奴的突袭。
西域联军出击,少年一战成名
出发前,陈汤先联合了乌孙等遭北匈奴蹂躏的各族,得到他们的军事支援。又暗中拉拢了康居贵族勾结,让康居背弃与北匈奴的同盟,从内部瓦解郅支单于的外援。
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密不透风,郅支单于全然不知西域已联合起来对付他。陈汤领军来到北匈奴都城时,郅支单于还妄图与之谈判。然而陈汤心意已决,当即发动攻击。乌孙国位于天山北路,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汉朝通过联姻策略,娶得乌孙公主,乌孙因此成为汉朝西域的稳定盟友。
陈汤为人睿智通变,他意识到必须联合西域诸国的力量对付北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乌孙国王也看出,北匈奴的野心不可限量,自己国家正处在危险之中。所以在陈汤的努力游说下,乌孙决定联军出击,助汉军一臂之力。
康居与北匈奴素来交好,陈汤出巧计离间,让康居贵族暗通汉国。他们开始怀疑北匈奴过于膨胀的实力是否会危及自己的利益,最终选择了背盟。
陈汤事先侦察过北匈奴的防务薄弱,这场战役并不像想象中艰难。北匈奴很快溃败,郅支单于仓皇出逃,最终身亡。北匈奴三百余年的势力,就此一蹶不振。少年陈汤以出色的战略谋略,击败西域第一强敌,为汉朝除去心腹大患。他也因此一战成名,声名远播。汉代名将,千古流传的名言
凯旋归朝后,陈汤的军功被汉廷嘉奖,他被封为扶风太守,官居要职。陈汤上书朝廷时写下了一句千古留名的警句: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霸气的宣言向四方展示了汉朝的强大实力。它在陈汤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也彰显了他作为汉朝边防名将的威严。
陈汤胜利凯旋,汉廷自是喜气洋洋。几年常战匈奴的汉臣们,看到如此漂亮的军事成果,无不大为振奋。朝中的重臣们更看出,这位年轻的西域使者,才华出众,定会前途无量。
汉宣帝亲切接见了归来的使节,陈汤将西域战况娓娓道来,并谈及他对匈奴的深刻认识。汉宣帝断然决定,要重用这个年轻人,将防卫西北的重任托付给他。
太中大夫公孙弘等朝中的贤达,更是力荐陈汤进入朝政机构。汉廷最终任命陈汤为右扶风太守,负责看守陇右要地临洮关。陈汤也终于完成了仕途的华丽转身,成为官居一方的太守。
太守在汉朝是地方行政长官,下设县令。作为右扶风太守,陈汤辖区内就包括陇西四郡。这是战略要地,防守关隘,抵御匈奴南侵。汉廷将这个重任交给年轻的陈汤,足见对他才能的信任。从今以后,陈汤要在边陲立下更多汗马功劳。
一战成名的陈汤,登上人生巅峰的太守之位,才华实力终获肯定。而他上书时留下的那句警句,更是千古流传,成为汉朝边邦无人敢犯的铮铮铁骨。
结语
陈汤一战击溃北匈奴,使汉朝西北边境长达三百余年无战事发生,为汉宣帝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国防基础。陈汤以一仗成名,他的事迹和名言在后世中国将领中流传千古,成为爱国主义的光辉楷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平凡少年陈汤是怎么闯出一片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