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后来者,不要再走老路
如果说来北京要去逛什么景点,那故宫一定是必须要去的地方,可不知道大家在经过隆宗门的时候,有没有抬头看一眼,因为这里,藏着故宫一件非常奇妙的东西。
隆宗门的匾额之上,直插着一支箭。
1这支箭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箭身已经腐朽为了深棕色,如此特殊的“古董”,究竟是何人留下的呢?
有人说,这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带兵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射在了匾额之上。
可这个说法,却有些站不住脚,毕竟李自成当年在撤离北京时,为了不让皇太极坐享其成,便点起了一把大火,把明朝皇宫烧了个干净,颇有种“得不到就要毁掉”的意思。
也因此,虽然清朝也是定都北京,但清朝的紫禁城基本都是在明朝的地基上中心修建的,更不要说匾额之上还写着汉语和满语两种语言,明朝总不可能未卜先知,特意挂一个带着满语的牌匾来“喜迎大清王师”吧。
不过这支箭虽然不是李自成射的,但射箭之人,倒是能勉强跟他算是“同行”。
话说在清朝入关,在中原稳住脚跟以后,不少明朝遗老依旧在坚持“反清复明”的大业,虽然在这其中,有不少人的确是一心复明,可更多人,都是借这样的噱头,来达成自己占山为王,甚至是改朝换代的目的。
2这其中,就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白莲教。
从唐宋时期白莲教诞生开始,白莲教就和造反扯上了关系,基本后世每次农民造反、起义,都少不了白莲教的身影,传说明朝朱元璋的起义部队中,就有白莲教的存在,那么到了清朝,他们更是成了一股坚定的反清势力。
在乾隆时期这个纸面上还称得上是“盛世”的年代,白莲教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可到了嘉庆帝的时候,情况却出现了转变。
许多人都认为是嘉庆能力不够,才导致了没能守住他老爹的“盛世”,可只有嘉庆明白,乾隆那时候的“盛世”,都是靠透支未来的国力来实现的,嘉庆有心想当一个“裱糊匠”,可实在是无力回天。
随着乾隆时期透支国力的弊病开始显现,民间的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兼并,失去了土地,种不了粮食,没有了饭吃的老百姓,就只剩下了一条出路。
造反。
3而在北京、河南、山东一带,白莲教的分支天理教发动教众进行起义,当时位于北京附近的一支起义军就直接攻进了紫禁城,而隆宗门上的箭,也正是这支队伍留下的。
那么,为何在镇压起义之后,清朝没有派人更换匾额呢?
要想攻入重兵把守的紫禁城,需要多少兵力呢?这支天理教的军队,只有区区200人,便能完成了这项行动,甚至还能在皇城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虽然在当天,嘉庆带着大批人马出宫围猎,让起义军有机可乘,可真的被打进来,那就是奇耻大辱了,这让那些所谓“训练有素”的清兵的脸往哪搁?
也因此,在嘉庆帝回宫以后,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拔下匾额上的箭矢,以此来警醒自己不能懒政,而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自己的决策造成“官逼民反”的情况。
为此,嘉庆在这次事件以后,向天下发布了罪己诏,反省自己的疏忽。
而到了今日,这支箭的故事,同样也在警醒这后来者,不要再走前人的老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射上去的?为何200多年来无人敢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