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其实就在这一场土木堡之变。明正统十四年八月,距离朱棣最后一次北伐仅仅过去了20多年。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国家强盛、兵力充足,甚至还有先帝留下的余威震慑中外。
然而,在明英宗朱祁镇亲自率领50万大军亲征,途经土木堡之时,却遭到蒙古瓦刺军的突袭,随行的大臣,还有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甚至明朝皇帝英宗也被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一场土木堡之变,成为了大明王朝的耻辱。
大明军队
大明自从开国以来,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状的败仗,况且皇帝亲征所带领的军队,从人数到装备,远超过瓦刺军,为何会输得这么惨呢?
第一点:带兵打仗者完全不懂兵法。当时的大军统帅是王振,他是朱祁镇的老师,虽然是一个宦官,却被皇帝称为“王先生”,甚至将一切的军事大权都交于他的手中。
然而,王振从来没有接触过军事战斗,他只是一个太监而已,只知道如何服侍皇帝,当时的军队由这样的人掌权,甚至还不允许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将参与指挥,试问这样的军队如何取胜?
朱祁镇剧照
第二点:完全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关于这场战役的相关记述可知,朱祁镇作为一个成年皇帝,既然所有事都任凭一个太监做主。尤其是明朝大军此次的作战路线,完全让人匪夷所思。
这条50万大军的行军路线,完全就像是随意出征,为此王振还找了不少借口。比如命令军队改道是为了不踏坏庄稼,前往宣府行进竟然是皇帝想要去驾幸一个宦官府邸。这样的借口简直可笑,他们似乎并不是来行军打仗,还是来游山玩水的。
英宗行军路线
第三点:军队的后勤供应完全没有保障。当时朱祁镇完全是仓促出战,而且不听任何人劝,直接下令调来了50万大军。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在出征之前,必然有太多的补给工作要做。
然而,皇帝和他的亲信对于打仗就以为是小孩子过家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带着这浩浩荡荡的50万大军出征。导致后勤的供应完全跟不上,在还未到达战场之前,这支大军内部早已经乱成一团了。这样的一盘散沙,即使有上万的人,也终究是一击就碎。
土木堡之变
第四点:大明王朝一直在走下坡路,战斗力不断下降。朱祁镇在位期间,因为过于宠幸宦官王振,导致整个朝政腐败,经济凋敝,军队软弱。这样的王朝,本就已经进入了风雨飘摇之际,又如何经得起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摧残。
更何况,在明军进入大同之前,多次战役皆全军覆没,这些足以说明此时的大明军队,早已经丧失了20多年前的战斗力。即便是先祖留下来的明君战斗力余威尚在,只可惜事实摆在眼前,所以这一场土木堡之变,即便有50万大军,也注定是要失败的。更何况此次带兵打仗的统治者无能,不懂军事,又何谈胜利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 土木堡之变距离朱棣北伐仅二十余年,明朝余威尚在,为何会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