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孟良崮战役之后,进犯鲁中之敌全线溃退。但是,蒋介石很不服气,又快速纠集32个旅24万人,于6月25日大举进犯华野主力所在的沂蒙山区。
华野决定以叶飞一纵和陶勇四纵深入鲁南,调动敌军,然后与华野其他纵队进行南北夹击,打退进犯之敌。谁知南麻、临朐两战没打好,南北夹击的意图落空,反让蒋介石抓住孤悬鲁南敌后的一纵和四纵,要吃掉它们。
合击华野两个纵队的,是敌五个整编师,后续还有敌欧震兵团三个整编师,南面有敌冯治安两个军,加起来,敌人数超过20万;而一纵和四纵合起来,不过4万人。敌以20万对4万,且一纵、四纵没有任何援兵。
情况十分危急!
蒋介石得信,声言:“我要亲自为74师报仇。”亲自组织围截。
叶飞和陶勇发现被敌重兵包围后,十分不安。
怎么办?两人陷入“巨大的犹豫”中。叶飞在35年后回忆谈及此事时说:
“当时处境困难,决心难下。野司陈粟也为我们这两个纵队的处境焦虑。陈粟指示我们:‘以插回蒙山争取东返会师为行动方针。’给我们设想了许多会师方案,但又指出:‘总之,靠你们机断处理,或两个纵队集结行动,或分两路行动,均请考虑实施,一切机断处理,以争取胜利转移为要。’很明显,野司首长主要倾向是我们东返,但究竟如何行动,则要由战役指挥员全权决定。”
也就是说,上级也没有很好的脱险办法。
叶飞对陶勇说:“我考虑,向北、向西南突围不可能,敌摆有重兵。向西则是津浦铁路,敌人正在调动,准备拦阻我军。只有向东北渡沂河,然后跃入沂蒙山。”
“但是山洪暴发,沂河水猛涨,没有桥,根本无法过去呀!”陶勇说,“虽说沂河水暴涨暴落,但一时也难以退尽。时间万分宝贵,一时之差,就可能导致全军覆灭。”
结果,两人一天一夜没有决定下来。
经过再三考虑,叶飞和陶勇最后决定向鲁西南突围——与上级的“东返”方针正好相反。
因为这样,只要冲出去,就能与陈士榘、唐亮率领的右路兵团会合。可问题是怎么突出去。
华野两个主力纵队被围,引起了延安总部的关注,且同意了他们向西突围的方案。
如何向西突围?叶飞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先示形于东,造成假象,再以有力一部继续向东佯动,引敌东去,然后一纵、四纵主力趁机西去,与追敌拉开距离,跳出包围圈。
可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选定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向东佯动,一则能造成东去的声势,二则能准备牺牲自己。
选谁呢?
陶勇提出由四纵第10师担任。
第10师是四纵的主力师,且是经历过闽西三年游击战的老部队,师长为彭德清。由他们担任掩护并且吸引敌人,此去他们能否回来,叶飞和陶勇都没有把握。
终究敌人多达20余万之多!
为此,临别前,陶勇特地为彭德清等人摆上了一桌酒饭,算是告别。
这一顿饭,众人吃得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和激昂。
7月24日,一纵、四纵故意向东行动,与敌整7师、整48师接火开战,战斗十分激烈。蒋介石立即断定:“共军必向东突围!”马上下令调整部署,以重兵加强东面的堵截。
天还未黑,彭德清指挥第10师首先向东行动,向着沂水前进。敌军一见,果然一窝蜂似地向东追击而去。
此时,叶飞、陶勇率领原地隐蔽的一纵、四纵大军悄然启程西去,并且越跑越快。
28日晚,一纵、四纵冒着倾盆大雨,在滕县以南跨过了津浦铁路。两个纵队与追击之敌终于拉开了整整一天路程,转危为安。叶飞和陶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声东击西之计终于成了。”
然而,他们悬着的心并没有放下来:彭德清第10师会不会被追敌消灭?生死难料啊!
谁知,战局发生更令人惊喜的变化。
一日天亮之后,敌人突然发觉追赶的,只是华野的一个师,大吃一惊,急忙上报。蒋介石眼看中了计,连即将渡河的彭德清师也不追击了,下令追击大军赶紧掉头,再去追击叶飞和陶勇主力。
就这样,眼看要背水一战的第10师竟然顺顺利利地渡过沂河,完整无损地跃入沂蒙山区,也脱险了。
敌大军调过头来,追赶一纵、四纵主力,可已相隔一两百公里了,要追上谈何容易!叶飞和陶勇率领部队日夜行进,很快通过洄河,8月1日与陈唐兵团会师,突围完全成功了。
战后,陶勇说:“平时都是我们围歼敌人,这一次是人家围歼我们。鲁西突围是两纵在恶劣环境下打的空前恶仗,第10师完整无损归来,除了老蒋帮忙外,彭德清这员福将立有大功!”
后来,彭德清当了解放军第27军军长。70年代,皮定均中将在福州见到彭德清,感叹地说:“1946年的中原突围和1947年的鲁南突围,我们用的都是声东击西之计,其实,你们用的更好,损失比我少得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 4万对敌20万!华野本准备牺牲这个师,他们却完整无损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