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罗颢
“医生,请您看看我孩子的背,是不是有点歪?”临近开学,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病区三诊室,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络绎不绝,骨伤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明杰耐心地为孩子做脊柱检查。王明杰说,每年寒暑假是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就诊的高峰期,该诊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接诊的脊柱侧弯患者中,青少年占比超过60%。
数据透视:青少年脊柱侧弯高发于10至16岁
“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青少年脊柱侧弯高发年龄段在10至16岁,尤其是青春期女孩,这个群体发病率比青春期男孩高出约1.5倍。”王明杰表示,这一阶段孩子处于快速生长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脊柱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脊柱侧弯。
王明杰说,根据侧弯角度(Cobb角),临床将脊柱侧弯分为轻度(<20°)、中度(20°~40°)和重度(>40°)3个等级。近期接诊患者中,轻度脊柱侧弯占比约为65%,中度脊柱侧弯占比约为25%,重度脊柱侧弯占比约为10%。他提醒广大家长,轻度脊柱侧弯若及时干预,矫正率可达80%以上;但如果发展到重度脊柱侧弯,不仅会导致腰背疼痛、体态畸形,还可能压迫胸腔内的脏器,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不同程度脊柱侧弯的典型症状也存在差异。王明杰指出,轻度脊柱侧弯患者多表现为双肩不等高、腰线不对称、久坐后腰背酸胀;中度脊柱侧弯会出现明显的“高低肩”“剃刀背”(背部一侧隆起),走路姿势倾斜;重度脊柱侧弯则伴随胸廓变形、呼吸困难,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神经压迫症状。
家长必学:“三步走”判断是否脊柱侧弯
王明杰指出,暑假期间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易致青少年发生脊柱侧弯,如长时间低头玩电子产品、不良坐姿和睡姿等,都会使孩子的脊柱肌肉失衡。另外,缺乏运动或运动不当,如孩子长期不运动或突然高强度运动都会增加发生脊柱侧弯的风险。
“脊柱侧弯早期症状比较难以察觉,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出现明显畸形才带其就诊,往往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王明杰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三步肉眼观察法”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脊柱侧弯迹象。第一,看双肩与腰线——让孩子站立,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从正面观察,若发现孩子双肩不等高、一侧肩膀明显突出,或两侧腰线不对称(一侧腰窝更深),就可能是脊柱侧弯;第二,可以查背部与臀部——让孩子弯腰90°,双手触碰脚尖,从后方观察,若孩子背部一侧隆起(又被称为“剃刀背”),或臀部两侧高低不一,也可能存在脊柱旋转侧弯;第三,可以观察孩子的行走与坐姿,留意其日常走路是否倾斜,坐姿是否习惯性歪向一侧,写字时是否长期低头、含胸。若发现以上任何异常,建议尽快带孩子到医院骨科或脊柱专科就诊。
科学干预:遵循“分级治疗”原则
“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脊柱侧弯就慌了神,会要求进行手术矫正,还有的家长会觉得长大就好了,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王明杰强调,脊柱侧弯的干预需遵循“分级治疗”原则。
他说,轻度脊柱侧弯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个性化的脊柱矫正操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改善脊柱平衡;同时配合姿势矫正、调整生活习惯,每3至6个月拍一次X光复查,监测进展。中度脊柱侧弯需佩戴脊柱矫正支具,支具根据侧弯类型定制,每天佩戴16至23小时,直至骨骼发育成熟(女孩约16岁,男孩约18岁),支具的作用是控制脊柱侧弯发展,而非彻底治愈,必须结合训练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重度脊柱侧弯需要考虑动手术,通过植入螺钉和棒状支架矫正脊柱畸形,术后仍需长期康复训练。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注意把“养护脊柱健康”融入日常细节。“脊柱侧弯的防治关键在‘养’。”王明杰说,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护脊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入手保护脊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别让“弯腰驼背”偷走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