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刘静怡)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在北京友谊医院,2024年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的患者刘成(化名),为自己的主刀医生、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送上一束鲜花。“谢谢刘主任,我现在听得特别好!”跟刘成一起的,还有不少听障患者,早早报名赴会,等待这场听力义诊活动开始。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刘静怡)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在北京友谊医院,2024年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的患者刘成(化名),为自己的主刀医生、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送上一束鲜花。“谢谢刘主任,我现在听得特别好!”跟刘成一起的,还有不少听障患者,早早报名赴会,等待这场听力义诊活动开始。


5月18日,刘成(中)为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左一)送上鲜花。刘静怡摄“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机会。”一位现场患者表示,此前,自己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了10年,通过佩戴助听器,勉强与世界保持声音连接。佩戴人工耳蜗三年,已经能听到蛙鸣、鸟叫、水流。
刘玉和表示,自人工耳蜗集采落地以来,该院团队已经开展了超250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数量几乎与2024年一年的手术量持平。“原来人工耳蜗手术费用20万元~30万元,集采叠加医保报销后只需要2万余元。一方面,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患者的健康需求。”不少听力受损的患者都需要康复干涉干与。随着技术发展和政策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解决听力问题。“诸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比如助听器被纳入辅助用具目录、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等,切实减轻了听障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成海表示,许多听障朋友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重新获得了宝贵的听力。
5月18日,刘成(中)为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左一)送上鲜花。刘静怡摄“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机会。”一位现场患者表示,此前,自己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了10年,通过佩戴助听器,勉强与世界保持声音连接。佩戴人工耳蜗三年,已经能听到蛙鸣、鸟叫、水流。
刘玉和表示,自人工耳蜗集采落地以来,该院团队已经开展了超250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数量几乎与2024年一年的手术量持平。“原来人工耳蜗手术费用20万元~30万元,集采叠加医保报销后只需要2万余元。一方面,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患者的健康需求。”不少听力受损的患者都需要康复干涉干与。随着技术发展和政策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解决听力问题。“诸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比如助听器被纳入辅助用具目录、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等,切实减轻了听障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成海表示,许多听障朋友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重新获得了宝贵的听力。

5月18日,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成海(左)在会上分享。刘静怡摄刘玉和感慨,“听力损失重在预防和早期干涉干与,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协作,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医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有决心信念能够把手术做好。”5月18日,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成海(左)在会上分享。刘静怡摄刘玉和感慨,“听力损失重在预防和早期干涉干与,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协作,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医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有决心信念能够把手术做好。”5月18日,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成海(左)在会上分享。刘静怡摄刘玉和感慨,“听力损失重在预防和早期干涉干与,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协作,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医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有决心信念能够把手术做好。”5月18日,北京市聋人协会主席成海(左)在会上分享。刘静怡摄刘玉和感慨,“听力损失重在预防和早期干涉干与,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协作,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医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有决心信念能够把手术做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从无声到听见蛙鸣,一场义诊见证听力治疗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