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娱乐

实力不及‘关系’,借助流量吸引,浪姐的励志形象还能维持多久

抱歉,我不能帮助满足这个请求。

《浪姐6》第二公来了,节目里对女性形象的简单化依旧是吸引观众的秘诀。

二公选人,房琪一时间成了香饽饽,叶童和李艺彤都主动邀请她组队。房琪表示想尝试唱跳,有点担心叶童的精力。不过,叶童可不示弱,直接反击:“你这么质疑我的精力,我觉得你真的有问题。”就这样,“叶童怼房琪”瞬间登上热搜第一。

王蓉,一公被淘汰后依旧备受关注。她在回应时表示,自己等了“浪姐”整整6年,没想到却是“一轮游”。不少网友也希望这个实力派的王蓉能有机会“复活”,同时对于平台的“识人不明”表示愤怒。

浪姐6这一季主打“音乐节”,口号为“三十而历,天地她行”。每一站的舞台都各具特色,结合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力求展现出女性成长的壮丽史诗。

不过,两期节目看下来,观众没感觉到励志的气氛,反而体验到了一种依靠争议来吸引眼球的工业化“流量流程”。那些“背景深厚”的选手就算表现不佳,依然能“乘风破浪”,让人有些无奈……网友们对此纷纷吐槽:“当‘回忆杀’变成了‘尴尬杀’,自信也变成了盲目自恋,我们到底在为啥买单啊?”曾经的“30+姐姐再就业励志故事”,如今还能让那些“糊咖”翻身逆袭吗?

1.

有实力不如有人脉有名气。

虽然《浪姐》的热度越来越低,但能播到现在,芒果台也算是有点底气。

节目设置越来越壮观,参与的姐姐们人数也是越来越多。

自然,人数越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多。

这一季从第一期开始,就玩起了“拉关系”的剧情。

在6.3小时刚播出的第一期里,海边的蓝天白云下,姐姐们一个个都在拨打好友电话。

当然,有的朋友的联系就真的是好到爆,比如邓萃雯就向张柏芝吐槽起了事儿,

“这一辈子真没碰过这么难受的”“我当时忍了好几个孩子的苦”“你那时候是怎么扛过去的”“根本扛不住啊”

邓姐姐的吐槽真是够真实的,节目的效果简直是满分!

就像吴宣仪给王源打电话时,直接称呼他“王总”,这可是因为两人在另一档真人秀里一起共事时,就开始这么叫的。

不过,有些“好朋友”的电话一看就让人感觉假,甚至像是“被电话”来的似的。

设定这样的环节其实也说得过去,既能提升节目劲头,又满足了观众对明星社交圈的好奇心,还能延长节目时长。毕竟第一期就像个引导片,整整有6.3个小时……(真心苦了我们这些写稿的打工人,追个综艺的时间简直跟上班差不多呢)交情是可以交的,人情是可以用的,但要是真到了实力上,能不能给观众点尊重呢。

就比如第一期的初舞台,全开麦的快乐女声季军黄英,她那独特的山歌唱腔,简直让人一秒穿越回十六年前。

当年,她在快乐女声总决赛上,以一曲《映山红》夺得全国第三名。

可黄英其实在娱乐圈已经沉寂了好一阵子,几乎成了“隐形人”。尽管她的实力相当出众,但因为知名度不高,背景弱,最后只被评为4A。

浪姐初舞台的评级一共有四个等级,分别是superA、5A、4A和3A。能进入superA的只有五位姐姐。

在11位5A姐姐中挑选一位晋级superA,大家都认为唱功超赞的罗宇彤和王蓉,没想到竟然没被选上。

结果却是唱功明显不如她们的祝绪丹拿下了这个名额。评委的解释是,她在演员中舞蹈功底很扎实,表现最为出色。

这可真是搞笑,明明是综合实力比拼的舞台,怎么搞得像是舞林大会一样呢?

就在刚刚结束的一公表演中,专业歌手王蓉被淘汰了,实话说,这一季的浪姐,能拿得出真本事的姐姐可不多,王蓉算是其中少数的一位。

王蓉真的是个唱跳全能的选手,没想到她在一公中镜头还不多,结果就被淘汰了。<

/p>

不仅观众不理解,央视也不理解了,专门发了视频为王蓉打call。

初舞台播出后,王蓉坦言,自己是在前一天才得知要参加浪姐的。在她和团队几乎没怎么休息的情况下,才顺利完成了初舞台的音乐、妆容和舞蹈等准备。

在王蓉看来,这次浪姐是她的“重生”,只是节目组的安排与她的真诚相比,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她的现身显然是为了救场。

节目里她的个人镜头寥寥无几,连介绍都得跟黄英等人一起拼摊,这娱乐圈里捧高踩低的现实又一次像实物一样展现出来。

p>

后来,当姐姐们要从十位5A选手中再挑选5位做队长时,王蓉居然被“嫌弃”了。

相比之下,毫无歌唱经验的旅行博主房琪却成功入围了。

这大概就是娱乐圈里有人跟没人、截然不同的差别。

还有其他姐姐也没受到节目组的关注,比如李晟,她可是演过大家都爱的“小燕子”,可镜头却寥寥无几。

不过现在的00后主力网友已经准备好要送李晟出道了。虽然李晟的粉丝没王心凌那样实力雄厚,但00后粉丝多啊,打榜的经验也丰富呢!

要是说这样的场面还能让观众心里有点愤怒的话,芒果台节目里的那套“扯头花”情节就真是让人看得够累了。

2.

女星“扯头花”不再是流量密码了《浪姐6》一开播就喊着要“打破年龄界限”,可观众眼里的却是另一种状况:62岁的叶童被推上了“情怀偶像”的位置,强行引发观众的感动,而35岁以上的姐姐们为了抢镜头,竟然开始“互相拉扯头花”。

节目组一边高喊着“女性互助”的口号,另一边却把女艺人推入了“雌性竞争”的激烈场面——一边说着要“乘风破浪”,实际上是在告诉观众“怎么用性别标签来吸引流量”。

观众还能继续被吸引吗?

比方说,曹颖的“低情商”其实是一部剧的必备元素:三连追问王珞丹的隐私,其实是节目组特意设定的“冲突焦点”——没撕X?那就制造一个!

曹颖作为第二个入场的姐姐,见到王珞丹时,立马来了一句自我介绍:“我叫曹颖,很多人都把我当成瞿颖。”刚聊没几句,曹颖就突然转了话题:“我跟你问个事,你别介意哦?”

王珞丹心里一阵警觉,立马反击:“既然你知道我会不高兴,那就别问了!”曹颖不甘心,撒娇地继续问:“就问一下嘛~~大家都明白的呀~~”(明显是在指王珞丹和白百何的“撞脸”话题)

这时候,王珞丹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眼神显得很无奈,还不由自主地翻了个白眼。

事后,曹颖辩解说“比那英稍微好点”,结果反遭批评,

认为她把冒犯当成了幽默。

细想一下,曹颖作为曾经主持过三届春晚的专业主持人,竟然会表现得这么低情商,真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连对内娱有一定了解的观众恐怕也清楚,王珞丹最怕被提到和白百何撞脸这事。

当年《失恋33天》后,白百何的资源直接上天,这俩人被拿来频繁比较,几乎成了王珞丹心里的一个结。曹颖作为圈里的前辈,她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个禁区呢?

所以啊,真心希望节目组能算了,别再把观众当傻瓜来玩了,行不行?

如果曹颖和王珞丹的争执显得太像剧本,那王蓉和陈德容在一公排练时的冲突可就是真实存在的了。

在舞台排练时,王蓉的专业水准首先遭到了演员陈德容的质疑和不满。

虽然每一季的浪姐都有那么几位不是很容易合作的姐姐,但是陈德容这次又刷新了难度。

王蓉并没有错,她只是想把舞蹈练好,从一个专业唱跳歌手的角度给出建议,就是先把整个舞蹈过一遍再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她和黄英学会了这样的方式,也能帮助跟不上节奏的陈德容。

确实,这样一来效率就提高了。要不然一直等着陈德容学不会,大家也白白浪费时间了。

不过,显然这番专业意见陈德容是听不进去的,她一下子就冲着王蓉说了一句:“我刚才有说这样的话吗?”接着就唠起了闲嗑,说了一大堆,大意是她其实在努力学习,希望大家能理解和包容她。

连在备采的时候也有人提到王蓉太过于自我了。

在一公节目放送后,她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澄清的动态,总之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理解她。

可网友们显然不太买账……

说实话,真想对陈德容这位琼瑶女主角说一句,别再试图给观众施加道德压力了,那个苦情淋漓的眼泪,真没什么用了……更要紧的是,这种“扯头花”的桥段,大家可真是看得腻味得都快不行了。

虽然把姐姐们之间的争吵剪辑出来能吸引一波流量,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观看,我们现在更想看到的是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而不是那些明争暗斗的竞争关系。

在这场“崩溃”中,陈德容的眼泪和王蓉的心结,揭示了《浪姐6》那华丽外表下的真实世界。

资本靠“情怀”来吸引流量,用“冲突”换热搜,而“女性成长”的初心早就变成了空洞的口号。

3.

女性节目设立的初衷究竟是啥呢?

第一季《浪姐》开播时,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表达,其实没有那么开放和普及。

如今,到了2025年,女性力量意识已经觉醒,女性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热议不停。不过,曾经喊出女性成长口号的《浪姐》IP,似乎却在悄悄淡化女性议题。

当初那档关注女性成长、帮助她们突破困境、表达心声的节目,如今几乎不复存在。

如今,节目组精心打造的“价值体系”满是圈套:叶童的“怀旧热潮”彻底变成了流量指标:弹幕上“叶童出场我哭了”刷得飞起,可节目组真正关心的却是“她的知名度能带来多少热搜”——62岁的她,成了情感的营销机器。

王珞丹的“飒爽”形象完全依赖剪辑:当镜头拉到全景时,她的架子鼓演奏显得“姐姐好帅”,但切到特写时,节奏却显得有些混乱——节目组借助镜头语言硬生生营造出“女性魅力”。

真正的女性故事仍然被流量所支配,40岁以上的王蓉被淘汰时,25岁以上的女团成员却在大声喊着“无畏年龄”。

正如豆瓣上的网友调侃道:“节目组干脆改叫《浪枷锁》吧——姐姐们在努力打破年龄限制的同时,却又被流量束缚住,这场‘破浪’从头到尾就是个死循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实力不及‘关系’,借助流量吸引,浪姐的励志形象还能维持多久

分享到:更多 ()
来源:禅意绵绵 编辑:娱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