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社会

没生意还全国乱窜,遭大众抵制的“新疆切糕”,究竟有啥猫腻

新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地。

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

然而当我们提起新疆特色美食时,切糕这个词却让许多人“闻之色变”。

曾几何时,切糕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比黄金还贵”的代名词,让人望而却步。

那昂贵的切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切糕——丝绸之路上的营养品

切糕,这种存在于新疆地区的特色食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来自各地的商人们都需要经过新疆这个重要的枢纽。

这里不仅是商业和文化的交流点,也提供了商队可以补给食物和水的地方。

为了能顺利完成远道的旅程,商人们需要携带可以长期保存的干粮,切糕正是他们首选的食品之一。

切糕在当地也被称为玛仁糖或核桃仁糖果,它是用当地特产的各类坚果制成,比如核桃仁、枣、葡萄干等。

这些原料都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

特别是维生素C,可以预防长途跋涉时可能出现的坏血病。

切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煮熬,因此口感比较硬,这也使它可以长期保存。

外表呈现层层叠叠的样子,可以切成块状携带,这对古代的商人们来说非常方便。

总之,切糕作为新疆的特色食品,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制作工艺,都适应了丝绸之路古代商队的需要。

它承载了历史的印记,也传承着新疆民族的文化精髓。

更详细来看,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各种水果的生长。

像葡萄,西瓜,哈密大枣等在这里种出来的品质和甜度都非常高。

这也为切糕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来源。

新疆的葡萄糖分特别高,西瓜甜度也高,吃起来香甜可口。

这些原料制作成切糕,不仅口感好,也提供充沛的能量。

切糕的制作方法其实也很讲究。

选用的坚果和果干要新鲜,处理干净,比如核桃要去内膜,葡萄干要去籽。

接着要用适度的水煮熬,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

层层翻转,使水分蒸发,形成的硬质外层和软糯内心。

这种制作方法不仅方便保存,也提供了不同的口感体验。

坚果的脆口,和果干的软糯感,配合在一起很抓味蕾。

所以切糕之所以在古代如此流行,作为商队路上必备干粮,不仅因为它的营养价值高,也因为它的口感好。

一块切糕,既能提供充沛能量,又可以带来美味体验。

可以说它兼具实用性和美学价值,这也是它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二、街头美食刺客——切糕

切糕,一种起源于新疆的传统甜点,它曾经一度因为巨大的利润被炒作起来,引发了一场关于“天价切糕”的热议。

最初,切糕只是一种简单的民间食品,在街头小店随处可见。

不过,这种街头小吃并不为太多人所熟悉,更多人对它还停留在“新奇”的层面。

2011年的一天,张先生路过一家卖切糕的小店,看到摊主正在切一大块切糕,香甜的味道吸引了他的注意。

出于好奇,他想买一小块尝尝,就询问老板一小块要多少钱。

老板比划了一下,张先生以为是十几二十块,就同意买了一小片。

当老板开出几百块的天价时,张先生瞬间傻眼,可切下来的切糕又不让退,只能掏钱买下,这成为他的噩梦。

这就是切糕声名大噪的开端。

原来,切糕的密度非常大,一小块就可能重达几斤。

一些切糕商贩利用这一特点,故意模糊定价,诱使顾客误以为一小块只需几块钱,结果却要收取数百元的高价。

许多顾客不明就里,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

2012年,湖南一位李先生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局。

李先生对切糕充满好奇,想尝一点回家作评价。

他询问了价格,以为一斤才几十块,就让老板切了一小片。

谁知老板说这一小片就要上千元!李先生当即发火掀翻摊子,与老板大打出手,最后赔了十几万元。

这起事件进一步点燃了舆论对“天价切糕”的愤慨。

更有甚者,部分商贩采取强迫消费的方式,切下来就不让走,如果顾客不买,还会动手打人。

这让切糕成了如影随形的“刺客”,让人闻风丧胆。

记者采访了多位受害者,他们称商贩往往三五成群,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就围攻顾客。

一时间,“天价切糕”引发了广泛关注。

人们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被坑的经历,把切糕商贩描述成一个个暴利暴力的“切糕党”。

切糕的名声一落千丈,从一道街头小食变成了“土豪破产食物”。

新疆的形象也受到了影响,不少人对新疆人存在偏见。

经过这场风波,切糕商贩也意识到自己的经营方式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商贩明码标价,采用白纸黑字写明价格,以杜绝误解。

切糕的口碑才慢慢恢复过来。

当然,消费者对切糕的警惕,也成为这美食传奇的一部分。

如今,提起切糕,人们既会想到它的美味,也会想到年代久远的那场风波。

三、切糕的质量无法保证

新疆切糕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甜点,深受游客的喜爱,但真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标榜的新疆切糕,存在隐藏变质食材的丑闻,与广告宣传的“纯天然”食材相去甚远。

非法添加剂的使用,导致新疆切糕的价格被无理抬高。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会在切糕中大量添加化学香精、增色剂等非法添加剂,掩盖食材变质的气味和颜色。

还有人使用劣质油脂制作切糕,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些做法不仅违法,更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为了揭开这一问题的真相,记者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他们采访了多家生产和销售新疆切糕的商户,并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了样品检测。

结果发现,使用劣质食材和添加剂的情况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一家位于新疆的切糕生产商承认,由于成本压力很大,他们不得不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化学调料。

“没有添加剂的切糕保质期太短,达不到运输要求。加了这些东西可以延长保质期,否则我们会亏本的。”该商家表示。

另一家切糕连锁店的工厂里,记者发现坚果、葡萄干等原料散发着异味,间或还有虫子爬出。

有工人说,坚果如果发霉变质的部分会被剔除,残余的部分仍会用于加工。

“只要加足香料掩盖味道,消费者就发现不了。”

根据检测结果,一些切糕样品中化学调料的含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严重的甚至高出标准数倍。

其中的防腐剂更是直接威胁人体健康,部分变质食材也得到验证,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践踏。

面对记者的质疑,这些商家大多数选择了沉默。

也有个别商家表示这是行业的共识,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盈利。

他们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以帮助企业用合法的方式经营。

专家呼吁,客商要诚信经营,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让传统美食的真善美回归市场,维护民族文化传承。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遇到价格异常高昂的食品要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逐渐“销声匿迹”的切糕

切糕,这种来自新疆的民族特色小食,曾一度让人们食指大动。

然而近年来,这一美食明珠渐渐退出人们视线,街头已经难得一见切糕摊了。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卫生问题。

切糕在室外摆放时间长,难以保证卫生,常有细菌超标的问题。

有报道曾检出切糕样品中大肠菌群严重超标。

还有游客反映切糕存在返潮、发霉等情况,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切糕的口碑。

此外,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也是一个原因。

切糕制作需要大量糖分,且脂肪含量不低,与当前减糖减脂的食品消费趋势格格不入。

相比之下,各种干果和肉制品更受欢迎。

再加上网络商城上各种新疆特产随时可买,切糕的稀有性大不如前。

最后,频繁地城管检查也让摊主们头疼。

整天被赶来赶去,无法正常经营,切糕难以卖出,生意越来越难做,也就渐渐退出人们视野。

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回味那独特的切糕美食了。

总体来说,切糕的兴衰反映了一个商品的生命周期。

它的高速发展与衰落都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不应急于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应该反思如何建立一个诚信的市场环境。

同时,要关注我们消费背后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一个产业的兴盛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支持。

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该如何在商品经济与精神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没生意还全国乱窜,遭大众抵制的“新疆切糕”,究竟有啥猫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昌霖娱乐 编辑:社会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