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相声市场看似红火,但是真正能让人听得进去的相声却寥寥无几。不是三俗,就是过于煽情,要么就是话语贫乏、胡闹一通,连新兴的脱口秀也主要是逗贫为主,缺乏真正的内容。
那要如何创作出好的相声呢?这个问题还需要请教有经验的老前辈,毕竟他们曾经在相声界取得过成功,虽然让他们创作新的相声可能有些勉强,但是他们给出的成功经验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的采访中,姜昆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他认为年轻相声演员如果要成为代表人物,就必须要有代表性的作品。
田川记者趁机问起了姜昆心目中对优秀作品的期待和要求。

姜昆在谈论相声表演时,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他认为,观众需要相信你的表演,尤其是相声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应该是贴近生活的。
他以自己的作品《电梯奇遇》为例,说明了虽然故事荒诞,但是由于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贴近生活,观众才会相信他的表演。
相反,如果相声中的内容和生活脱节,观众就很难相信,这样的作品也无法称为优秀相声。因此,演员在创作相声时,需要考虑如何让故事和人物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姜昆指出,相声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必须要有“包袱”,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现在有一些所谓的相声演员,他们的表演缺乏真正的“包袱”,只是通过“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儿子”等简单的搞笑方式来吸引观众,这种表演方式只能算是贫嘴,而不是真正的相声。
姜昆举例说明,当有人带着礼物去看马季时,马季不收礼,往回推。那个人赶紧解释说,这菜是我们自己园子里摘的,那这只鸡呢?
这是我们自己养的,那这粮食呢?我们自己种的,那这五百块钱呢?嗯~~~我们自己印的。这个简单的例子,通过三翻四抖的方式,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包袱”,这也是相声艺术的魅力所在。

有位长者曾经说过,相声的魂魄在于铺垫,包袱前面的铺垫即为语言艺术,最后的包袱底则是效果。卓越的相声表演者在阐述铺垫时,台下总是静谧无声,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并细细揣摩,直到包袱底揭晓时才豁然开朗,发出会心的笑声。
如今,不少所谓的相声表演实际上本末倒置,只着重搞笑,而忽视了包袱,甚至连包袱皮厚皮薄的技巧都无法掌握。
他们所创作和述说的,充其量只能算作“逗贫的”,而非真正的相声。

姜昆曾在采访中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年轻相声演员能将云南大象迁徙的“一路象北”故事,融入人与自然的思考,并将其命名为《险象环生》。
然而,由于年轻相声演员缺乏深入云南野象谷进行采访调研的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这个相声并未创作成功。虽然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姜昆曾经强调过,创作优秀的相声作品需要有第三个要素:深入生活、走进群众。例如,郭荣启创作的经典相声《打牌论》就是他在天津麻将馆和街头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调研,他甚至不惜以水萝卜条为代价,坐在打牌的大妈们身边观察她们打牌、聊天,以此来获取创作素材。
马季、姜昆、赵炎等相声前辈在创作时都会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下去了”,他们会亲自到基层进行创作和排练,以此来更好地了解和反映生活。
而现在的许多年轻相声演员却往往依赖于网络来获取创作素材,直接从网络上扒拉几个段子拼凑成相声,这样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创作出优秀的相声作品。
因此,深入生活、走进群众,是我们创作优秀相声作品的必经之路。

郭德纲的三位干爹包括靳金来、范振钰和廉春明,其中廉春明不仅是一位高产的相声作家,他的作品捧红了许多人,包括李金斗,而且还是郭德纲、于谦和方清平等知名相声演员的干爹。
廉春明在创作优秀相声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曾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创作条件。

笑,是效果相声的精髓。这门艺术以幽默的方式让人们笑出声,但并非只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段子,更包括那些能够带给观众精神愉悦或共鸣的表演,它们同样具有强烈的效果。

审美的相声旨在让观众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如相声中的贯口、快板和京剧等元素,都能带给观众美的感受。同时,出色的铺垫同样能为观众带来关于语言艺术美的享受。
然而,审美的反面是审丑,那些诸如屎尿屁、伦理哏和荤段子等内容,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笑果,但其本质是丑陋的,不应出现在相声艺术中。

3寓意,可以被理解为/"寓教于乐/",是某些相声演员曲解为的/"教育意义/"。以廉春明的代表作《武松打虎》为例,这段相声不仅充满了笑点,还有京剧表演,同时对无良商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行了讽刺。
这就是相声的寓意,也就是被妖魔化的/"教育意义/"。廉春明最后表示,现在许多相声只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也就是单纯的搞笑,这是远远不够的。

姜昆和廉春明的见解,创作出一流的相声,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首先,相声须具备巧妙的效果。其次,相声的内容应贴近生活,深入民间。再者,相声应当让观众体验到美的感受。最后,相声还应该寓教于乐,传达一些有益的知识和思想。

在姜昆的专访中,他明确指出相声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创新与时代接轨,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传统相声的传承。
他认为,所谓的“为相声老祖宗看坟”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相声作品,推动相声的发展,以确保相声的长盛不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相声创作秘诀何在?姜昆三要素惊艳揭秘,郭德纲干爹给出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