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紫牛新闻
据河南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消息,9月25日,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苗锡锦因病去世,享年94岁。
苗锡锦
苗锡锦世称“钧瓷五老”,唯一“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30年出生于钧瓷故乡河南禹州神垕镇,曾任神后钧瓷工业公司钧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神后镇钧瓷行业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他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苗锡锦是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恢复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人之一,编辑出版了第一部钧瓷史志书《钧瓷志》。
钧瓷是河南禹州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这一瓷器始于唐,盛于宋,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区东北部设置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因窑址邻近古代春秋战国的钧台,故名为“钧台窑”,此地的瓷器被称作钧瓷。钧瓷是名贵瓷器,其造型端庄浑厚,窑变特殊,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亦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宋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故宫博物院馆藏
钧瓷的命运非常坎坷,北宋钧窑锻造了钧瓷的辉煌,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入杭州建立南宋,钧窑随之烟消云散,工匠们或逃或死,北宋钧窑画上句点,钧瓷艺术也进入了快速的衰败期。流亡他乡的钧瓷工匠将钧瓷技术带入全国各地,为钧瓷窑变技术的流传保存一线生机,元代多地出现仿制钧瓷,但元代钧瓷大多粗糙,胎骨厚重,釉厚不均,难以与北宋钧瓷相媲美,艺术品味不可同日而语。明代后,作为日常用品的钧瓷烧制已经比较普遍了,但艺术品味已一落千丈,具有较高艺术观赏性的钧瓷一直未能得到恢复。
近代中国百年动荡让钧瓷生产制造举步维艰,基本趋于停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钧瓷艺术已基本奄奄一息。直到1957年,总理指示恢复历史五大名窑生产之钧瓷,以任坚、孔铁山、晋佩章、刘富安、苗锡锦为核心的钧瓷大师团队耗费毕生心血,恢复了传统钧窑技艺,任坚是新中国“恢复五大名窑”技术主导人,孔铁山是钧瓷科研与恢复的主持者、孔家钧窑创始人,晋佩章为中国钧瓷活历史,晋家钧窑创始人,刘富安是钧瓷恢复、发展、繁荣的领导者和见证人,苗锡锦为宋钧窑研究泰斗、近代钧瓷艺术主要奠基人。而今,“钧瓷五老”已全部离世。
而今的钧瓷已经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这与钧瓷五老复活钧瓷技艺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苗锡锦之子苗长强继承了钧瓷技艺,在钧瓷釉料、造型设计、烧制方式、理论创新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苗长强工作室是首批中国陶瓷界唯一一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008年北京奥运上,出自苗家钧窑的500件奥运长城鼎成为了奥运国礼,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苗家钧窑长城鼎再度亮相,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特许商品发行。钧瓷五老的后代们大多继承了父辈志向,在钧瓷领域取得不俗成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王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钧瓷五老”最后一人、钧瓷泰斗苗锡锦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