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缫丝生产车间的缅籍工人。
∗德宏融媒记者肖素梅孔扎选楠文/图∗
对于第一次进入中国的缅甸农民吴岩双来说,参加2023年缅甸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班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新的事物。
学员吴塞觉尼来自缅甸掸邦北部当阳镇,他在缅甸种桑30多公顷,建了10个蚕棚,开设了两个蚕茧收购厂。在他的带动下,村子里新发展了72.846公顷的桑园。9月19日至24日,他与30名缅甸农业合作社、示范户代表一起来到中国德宏,开启了为期7天的培训交流。
在德宏观摩实训的首站就是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信公司”)。在现代化缫丝生产车间里,学员们第一次看到了白厂丝生产的工序和流程,大家激动地拿起手机拍摄视频,记录生产过程;与车间里的缅籍员工交谈、对话,“原来我们种桑养蚕出产的蚕茧就是送到这里来加工的”。
正信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11日,注册资本2.77亿元,公司主营蚕茧、厂丝、丝绸、纺织品、服装、农产品等,集农工贸科于一体,是一家茧丝绸全产业链民营企业。公司所属陇川正信公司、盈江中嘉公司和缅甸正信公司主营种桑养蚕,主要产品是鲜茧和干茧,青岛正信公司主营纺织品贸易。目前已建成4个现代化缫丝生产车间、24组生产线,年产能力达900吨白厂丝。公司采用“公司+专业化小蚕共育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精准推动脱贫攻坚的路子。
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精准扶贫”“替代种植”的发展战略,公司目前已在中国德宏州建立小蚕共育基地25个,在缅甸建立基地16个。2022年产鲜茧647.51吨,蚕农鲜茧销售收入4529.5万元。
当天,正信公司法定代表人郑山洪带着31名缅甸学员走进生产车间,介绍企业的发展状况,回答他们的问询。“我们公司现有员工670名,其中缅籍工人500名。我们为聘用人员购买团体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员工免费食宿,根据缅籍人员的生活习俗设定菜谱,住宿一般为6人一间,房间内设有卫生间、洗澡间。需要到医院看病时,公司安排车辆和翻译陪同前往。你们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他们的住宿条件。”郑山洪笑着说,“缅籍工人月平均工资2600元,许多工人的收入寄回缅甸,养活一家人。你若不信可以随便问一个工人。”身着绿色工服的缅籍女工颖颖贴随即被叫到面前。吴塞觉尼问她:“你们在这里顺利吗?”“一切顺利,也很开心。”颖颖贴这样回答。吴塞觉尼又问:“你们每个月工资多少,每个月寄回家多少钱?”颖颖贴笑着说:“有的寄回1000元人民币,有的寄2000元人民币。随着工作的熟练程度,工资也会跟着增加。”
“在正信公司,我看到了在我们国家没有见过的大型生产车间,看到了蚕丝的制作过程,也看到了很多我们国家的工人。看到他们在这里认真、快乐地工作和赚钱,看到他们与同事友好相处的样子,我想对公司负责人和公司说声谢谢!”吴塞觉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看到来自缅甸的工人在这里与中国工人同住一个宿舍,像一家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样子很好,我愿意支持身边的亲戚朋友来这里工作。我们也希望像正信公司这样的工厂能够开到我们缅甸去。”
“我对正信公司充满信任,因为种桑养蚕很少使用农药,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和正信公司从2015年就开始合作,蚕茧全部由他们收购,从不欠款,在技术方面还给予我们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到中国三次,第一次是来芒市签订合同,第二次去了北京,这次来培训。公司不断给我们更新种桑养蚕技术,我们将继续和他们合作。”吴塞觉尼最后说。
“我去缅甸生活过3年,熟悉缅甸民众对中国的情感。民心相通,是胞波情谊的基石。希望多一些类似的技术培训或民间交流,让更多的缅甸朋友认识中国、认识中国企业,向更多的身边人分享中国故事、中国经验。”郑山洪对记者说。
郑山洪在培训课上郑重宣告,我们的愿景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个人和团体,因德宏正信的存在而受益!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话音刚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场缫丝生产车间的问答,答出了中国跨国公司的责任和担当,答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心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跨国公司里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