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人文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清朝不听,结果下场凄惨

古人云:「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此言意指即使是鏖战之时,传递信息的使者亦不应被伤害。历史长河中,无数国家遵循此默契,但令人哀叹的是,当清朝试图打破这一规矩,带来的是自身的悲剧。

1860年的那个夏天,英国的脚步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8月21日,英军毫不费力地突袭了大沽炮台,清军的抵抗似乎形同虚设。

为了避免更大的军事冲突,英国决定发送哈里·斯密·巴夏礼爵士(SirHarrySmithParkes)前来劝降,清朝则派出了怡亲王载垣。此次会谈,原本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达成协议,但却变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巴夏礼事件」。

巴夏礼以西方的傲慢和自信踏入谈判场地,他带领的团队由39名英国人组成。

清廷为了表示尊重,答应了英法联军提出的大部分不平等条约,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却持有强硬的态度,尤其是关于巴夏礼面见皇帝时「是否跪拜」的问题上,双方针锋相对。

载垣坚称按照中国的礼仪,外国人见皇帝必须跪拜,但巴夏礼以「我不是中国的臣子」为由,坚决反驳。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愈加紧张,载垣的怒火逐渐积聚,而巴夏礼似乎并不害怕,他敢于当面反驳清朝的要求。清廷指示称,若不按中国礼节跪拜,谈判则不能继续。

随后发生的事情更是震惊了世界:清廷决定拘留巴夏礼和他的团队,把他们关入了刑部,作为人质。

清朝或许希望通过此举向英国展现其决心,但却大错特错。在刑部,巴夏礼和他的同伴受尽折磨,多人更是在狱中离世。

英国获悉此事后,怒不可遏。清朝的这一行为,直接给了英法联军进攻的理由。

英法联军迅速行动,直捣北京,帝都的守军在炮火和刀锋下节节败退,最后皇帝不得不选择逃离京城,而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在随后的战火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

三天后,清朝为了求得和平,不得不归还了被囚的使者,但其中21人已不幸死去,剩下的18人也是遍体鳞伤。事后清廷更是被迫签订了更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再次受到严重的侵害。

回首此事,我们不禁要问:清朝为何要做出如此鲁莽的决策?难道真的以为可以通过拘捕使者来威慑西方列强吗?

或许在清朝的心中,「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只是一种礼仪,但在国际关系中,它却是一种维护和平稳定的重要约束。

历史早已证明,战争中不该轻举妄动加害使节。但清廷碍于面子,加入谈判中应当跪拜皇帝这一细枝末节问题,并执意扣押使节以示威严。结果只证明其短视,为国家利益带来了灾难。我们应汲取教训,处理国际关系时需以大局为重,不能钻牛角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清朝不听,结果下场凄惨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无风却起念 编辑:人文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