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人文

有贼心没贼胆,顺风浪逆风投

(宋神宗赵顼)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宋神宗赵顼和宋哲宗赵煦。

神宗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哲宗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北宋,辽朝,西夏三足鼎立的“小三国”模式已经形成,后起之秀党项西夏十分嚣张,而宋辽之间的檀渊之盟也签了挺老长得时间了,北宋先不说,辽朝那边可早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北宋从立国开始,就有着偏安一隅的基调。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主张花钱从契丹人手里把燕云十六州给买回来,宋太宗赵光义倒是有心北伐,但只可惜到高梁河飙了一圈车就无功而返。

宋真宗赵恒性格懦弱,如果不是寇准逼着他到前线去打仗,恐怕后来澶渊之盟也签不下来。

宋仁宗赵祯在做人的方方面面是没得挑,但论治国,他在守成之主的行列里也还得往后靠一靠,宋英宗赵曙倒是有心图治,但奈何这哥们是个短命鬼,在位四年病了三年,除了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之外几乎是一事无成。

这么一百多年下来,北宋王朝其实早已经积弊已久,大有问题。

古老的皇家宫殿被斜阳笼罩,看似熠熠生辉,庄严不可冒犯,然而其内里却正在以一种无可避免的节奏坍塌。

文人士大夫们不思进取,鼓吹太平盛世,武将们无事可做,每天混日子,导致武备废弛。

百年前的老祖宗们定下的制度早已经和飞速发展的东京汴梁严重脱节,农作物产量上不来,工商业发展紊乱,兵源空虚,朝堂上更是一片混乱。

所以宋神宗同志一接班,他就立刻想要轰轰烈烈的闹他一场。

皇帝想要改革北宋,但问题是,天下事,人间情,仰而求之难,附而拾者易。

你宋神宗想要改革,你不能扯着脖子光想,你得行动起来。

皇帝三行动两行动,很快就让他找到了一个好帮手。

(王安石变法)

这个好帮手的名字,叫做王安石。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王安石一眼,从此后宋神宗就再也没能忘掉他的容颜。

这个王安石,他想要变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反正比宋神宗可早多了,早在仁宗皇帝在位的时候,王安石就上折子嚷嚷着要变法,可惜当时王哥人微言轻,仁宗根本没拿他当回事儿。

但现在不一样了,宋神宗给王安石来了个火箭式提拔,从地方官直接给安排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上。

朋友们,这个职位你可以不熟悉,但你只需要知道,这个职位和宰相的权力是一样大就得了。

王安石身在高位,立刻开始搞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通过各种手段富国强兵,解决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

然而,主张变法的王安石理想很丰满,但具体负责实施变法的官僚们却是现实很骨感。

王安石变法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比如,王安石主张朝廷可以给没钱种地的农民放贷,支援贫农创业,然而官面上放的是正规贷款,到了下级官僚们的手里就成了高利贷。

又比如,王安石主张北宋各州府乡村都要积极组织民兵队伍,以此来壮大北宋的军事力量,但问题是你让农民大半夜不睡觉当保安做兼职,你又不给人家发工资,那人家肯定是不能干。

不仅不能干,很多人为了拒绝内卷,竟然断手明志——哥就是落个残疾,也不支持你王安石。

(王安石)

我本将心向明月,可流水它无心恋落花啊。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把王安石给整蒙了。

他越是操之过急,越是急于见到成效,反而越是激起成片的反对声。

昔商鞅变法,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昔申不害变法,六国无敢侵韩。

人家都行,我王安石怎么就不行呢?

事实证明,王安石还真是有点不太行。

一个办公室的同僚们反对他,他心心念念想要帮助的老百姓们反对他,北宋的皇亲贵胄们反对他,甚至就连至交好友司马光也反对他。

司马光不砸缸,专砸王安石的台。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仅王安石很迷茫,就连当初鼎力支持的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也很迷茫。

宋神宗表示,小王啊,你能不能行啊,你可别给我玩砸啦,你要能变就变,不能变咱就撤下来,不丢人。

就在变法面临诸多问题和压力的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心建功立业的宋神宗在和西夏的作战中又遭遇到了惨败,宋神宗心眼太小,一着急一上火,居然直接就领了盒饭。

有贼心没贼胆,顺风浪逆风投。

三十八岁,宋神宗带着不甘和落寞,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他和王安石耗尽心血搞出来的变法,也很快在他死后遭到了全面的废除。

(宋哲宗赵煦)

他儿子宋哲宗赵煦接班的时候只有十岁,所以由太皇太后高氏(英宗的皇后,神宗的母亲)垂帘听政,而高氏是个铁杆反变法,一执政立刻就把变法内容废除了个干净。

神宗大梦一场,怆然死于这一片东京梦华之中,而王安石在隐退之后听说自己的变法全面流产,也只能发出一声苦笑。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这对曾经相知相守相互帮助的政治伙伴,亲密战友,就以这样一种方式,永远的定格在了前北宋时代。

接班的宋哲宗赵煦,是个狠人。

一个人狠,往往从少年时代就能看得出来。

我们知道,十岁当皇帝,在大家看来,那是很小的,大臣们嘴上管他叫皇帝,心里估计也只拿他当一个小屁孩。

哲宗即位没多久,邻居辽朝派使者来互通有无,大臣们可就担心上了。

一来辽人彪悍,五大三粗,本来发型就够潮流的了,万一再长得凶神恶煞,把小皇帝给吓哭了可怎么办?

小皇帝哭了不要紧,他这么一哭,北宋的脸面往哪儿搁啊?

于是一帮大臣赶紧找到哲宗,表示明天辽朝来人觐见,你可得给咱绷住了,大宋天子的派头儿,你得给咱拿出来,千万别让契丹人把咱看扁了。

小赵煦听完呵呵一乐,一点也不慌张,反而板起面孔训斥大臣:我去,你跟谁俩呢,你这不纯纯是瞧不起我么?别说辽人,就是超级赛亚人我也不惯着。

(契丹人)

这样的言行举止,很能反映问题,说明赵煦的性格跟他父亲并不一样,这位仁兄很坚挺,很硬气,他是一个有威慑力的君王。

君王没有威慑力,不如回家卖红薯。

而且如果你看过宋哲宗同志的画像,你还会发现,这哥们长大之后还是个风华绝代的大帅哥。

高太后执政的时候,哲宗说白了就是个工具人,当年的仁宗不敢给刘娥下脸子,哲宗遵于传统孝道和封建礼制,当然也不可能跟她奶奶对着干。

所以直到高太后死了,哲宗皇帝才算是走到台前来。

皇帝一亲政,立刻文武双修,文呢,就是他开始恢复被破坏殆尽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想要把国内的民生经济抓紧搞起来。

武呢,则是对着西夏王朝一顿猛打,把一直不服输的西夏小老弟们按在地上那是好一顿锤。

文韬武略,文治武功,十几岁的少年天子所展示出来的能力,实在是让人直呼哇塞。

作者不扒瞎,如果有可能,或者说上天肯给哲宗这个机会,他完全可以成为又一个千古一帝。

但是很可惜,皇帝很有作为,大臣们却不太愿意配合他。

因为哲宗当皇帝的时候,北宋的党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这帮文人士大夫们背心离德,放着大好功业不干,不和皇帝一起努力,而是纷纷埋头钻研如何击败竞争对手。

勾心斗角,党同伐异,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啊。

(党争纷纷)

当一个急需发展的王朝它的臣僚们所有的行动都建立在疯狂内斗的基础上,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准则时,说明这一切已经开始走向沉沦。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皇帝在大臣们喋喋不休的争论中驾崩,不过二十五岁。

临死之际,宋哲宗终于明白了历代北宋帝王们的苦恼,那些所谓文官武官,他们的精力永远是那么的充沛,他们一直想要让对方闭嘴,但却从来没有人想过安安静静的听对方说一句话。

1100年,是庚辰年,表面上,悠悠北宋四海太平,安定富足,正值繁荣发展的好时节,然而,实际上这个帝国的命运从这一年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这之后,北宋帝王宵衣旰食一顿图治或是风流潇洒快乐每一天,文臣们的阿谀奉承或是大权独揽,武将们的进取之心或是消磨时光,文人们的进步思想或是自成一派,都已经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正邪善恶和真真假假。

来给这个王朝送上绝路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也许想不到,自己不仅仅要背负和这个王朝的新生,更要背负这个王朝的死亡。

月色变幻兴衰,车马缓慢难捱,千古繁华一梦中,充满人物主义精神的北宋,实在是封建时代中的乐土,只可惜,汴梁虽富贵迷人眼,却深情不堪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 有贼心没贼胆,顺风浪逆风投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历史挺有趣 编辑:人文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