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蒋欣的问题,也不只是蒋欣的问题,是剧圈与她境遇类似的女演员的共同问题。
她们基本都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从小角色一路演起,一部戏一个脚印。驾驭角色不说入木三分,但都可以手拿把掐,一旦遇到有演绎空间的角色,还能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
在剧圈也沉沉浮浮十几二十年,不是没有过好的机会,但有时偏偏输了几分运气,今年的刘琳就让我有如此观感,奖项上总差着一口气。
说她们有困境吧,她们也不缺戏拍,能接到一般演员望尘莫及的班底和制作,而且虽然比上不足,但在观众缘和口碑上,她们也不输什么。
但说就此知足,如果她们真的有作为演员的野心,那也确实有要打破的难题。
不说那些虚无缥缈的好处,就单说戏约,这个档次的青衣们,谁不希望拿到平台和公司的磨尖之作呢?然而这样的本子,基本一年才能出几个,出了之后最先递的,也是最好的那几个演员。
所以她们面对的,是职业生涯里一个具有选择的瓶颈期。
选择维持现状,那么在保持业务能力不拉胯的情况下会一直有戏拍,直到年纪渐长选择角色范围越来越小,偶尔出来在大制作里打打酱油,但至少会度过一个比较稳定输出的职业生涯时期。
选择再冲一把,那在挑本子的时候就要更有进取心,放弃一些常规舒适区,选择角色时适当冒险。
但这也是有风险的,选对了就是宋佳的《山花烂漫时》,选错了就是海清的《我本/是高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破题思路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情世故”。
奖项是可以运作的,班底是可以自己攒的,有能力有魄力者如贾玲,直接从喜剧女演员跳到女导演,换一个赛道,闯出另外一片天。
但这种答题方向的难度和风险,是三种选择里最大的一种,不建议没“底子”的演员们轻易尝试。
其实说直白点,在这个圈子里,女演员们面对的职业压力,总是要比男演员们多一些的。
业内的选角规律也不是什么秘密,几大平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早就从以前的导演制作公司决定,慢慢变成平台决定制。而像蒋欣这种女演员,很大程度上不会是平台S+剧的首选女主,这就给她收到好本子和拿奖进击之路增加了障碍。
不是首选不代表她一点选择没有,只是“相对而言”。
当然,要追根溯源这种情况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整个制作流程都比较舔流量、慕年轻,适合青衣的本子和班底每年就那么几部,饼都不够分。
所以蒋欣们的破局,除开个人更有企图心之外,如果行业能出现更多的女性创作者,来探索一些先锋的、供青衣和熟龄观众食用的题材和制作,才能促进演员和行业更好的生态发展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蒋欣们的破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