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人民的名义》掀起热潮,实在是因为它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官场的更多思考。剧中主线明显涉及到了许多复杂的权力斗争,有些人通过这部剧对官场层级和职能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作为一部电视剧,它毕竟是虚构的,难免在剧情设计上留下了一些漏洞。就像老话说的,“全是米,却少了饭”,这其中的“饭”就是那些细节上没做好,反而让观众感到出戏的地方。
回到剧集的背景,它讲述的是在汉东省发生的种种权力斗争,角色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拼搏。这个时候的中国,正经历着经济转型,各种腐败现象日趋严重,民众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而剧中的设定也让人看到了反腐的希望,正义的力量似乎在暗流中暗涌。剧中沙瑞金、李达康等人物,他们的角色设定让人们不仅想起现实中的各种贪腐案件,同时又为这些正义之士感到振奋。
但是,细看之下,却发现剧中许多情节设定并不太合理。例如,高育良想一步登天,直接跨过副省长的职位成为书记。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各省一把手的任命往往需要经历单位内部的种种磨砺,如何会让高育良如此轻易地就达成呢?背后是否有更大的“势力”在撑腰,这让人不禁觉得剧情过于简单化了。
同样,剧中诸多角色都没有兼任同级的政府副职。像祁同伟这样的公安厅长,没有担任副省长,这不仅让人觉得角色的发展受阻,也让整个公安系统的设定显得不那么全面。原本应当有更多的政府层面马不停蹄地进行调查,推动反腐的行动,但为何反而让检察院出面收拾残局呢?这显然是为了简化复杂的故事情节。
还有陈岩石的年龄设定也令人费解。从抗战时期的小战士到如今的退休老干部,时间的推移在剧中似乎被忽略了。他本应在年纪上有更合理的展现,毕竟他在剧中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却让观众忍不住怀疑编剧是否考虑过这一点。
总体来看,虽然《人民的名义》在多个方面给了观众很大的冲击与启示,但面对这些漏洞,难免会让观众心里打个问号。究竟故事情节中多少是真实的诉说,多少又是编剧为了迎合剧情而做出的取舍呢?或许,正是这些不符合现实的设定,才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刻:在复杂的官场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从结局看,虽然剧中的歌颂正义,讲述反腐的故事给人以希望,但是否会在现实中同样发生?这就引发了更深的思考,不难发现,真实的官场并非电视剧能够全面覆盖,留给观众的,除了感动,还有更多不确定的思考。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追寻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呢?而这些剧情漏洞,不也是在反映现实与理想的鸿沟吗?或许,真正的反腐之路,依然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正义的力量终究得以延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人民的名义 盘点其中的剧情漏洞和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