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上午,郑某驾驶轿车在虎林珍东公路行驶。
当他行至虎林市阿北乡新政村附近时,突然发现路边有野鸡正在觅食,郑某一时邪念起,决定抓几只回去吃。他车上刚好有弹弓和钢珠,看来是惯犯啊!他于是用弹弓打死了两只野鸡,然后火速将其塞到了车后备箱。
所谓“莫伸手,伸手必被抓!”郑某被抓的速度大概是同类罪犯中最快的,就在他启动车准备逃离现场的时候,居然直接被正在巡护的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东方红分局民警当场拦下。证据确凿,得了,跟民警走一趟吧!
该区域是禁猎区,而且在禁猎期,郑某使用的还是明确禁用工具,他显然违反了狩猎法规,这是第一重罪;其次他狩猎了三有保护动物野鸡两只,属于有意识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
两罪并列,情节严重,构成了非法狩猎罪。郑某判处罚款1000元的刑罚处罚,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600元,并在市级别的媒体上公开道歉,作案工具自然也被收缴了。
胆子很肥啊!谁人不知道野鸡是三有保护动物?尤其是在东北,这里因为群众保护意识的增加和保护制度的推进,野鸡已经是很常见了,因此不可能有人不知道野鸡是保护动物。事实上大多数东北人不但对人热情,对动物保护也很热情,大家都知道要对东北野鸡小心对待,毕竟谁也不想摊上事儿。
野鸡
一直用“野鸡”这样的俗称来叫它,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我说的具体是啥。我说的是鸡形目雉科雉属动物环颈雉,也叫雉鸡、山鸡、七彩山鸡,它在全球共有30个亚种。环颈雉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基本上除了海南岛和西藏的羌塘高原外,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它们。
环颈雉在我国古代一直就被视为“吉祥鸟”,在各种瓷器,装饰品和官服上都能找到它们,很多书画家也喜欢以它们作为主题,它们总会被拿着跟牡丹搭配,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不过有一说一,如果长得丑丑的,它们肯定是没有这个地位的。
环颈雉的体型相较于家鸡小了些,毕竟家鸡是培养来吃的,不过环颈雉的尾巴远比家鸡长得多。雄性环颈雉非常的华丽,其羽毛颜色都带哟金属光泽,头顶两侧各有一束耳羽簇,脸是红色的,看起来就像一个威武的将军;它们有一道很明显白色环颈,也是其名字的来源;它们身上的羽毛颜色真的层次特别丰富,其上背羽毛为紫褐色,带有白色纹路,背部和肩是栗红色的。下背和腰是蓝色的,中间有点绿色,都有些发灰,还带有黄黑相间的斑纹。尾巴是黄绿色的,但是末端有些红色。翅膀整体是灰褐色的,带有很多斑点和条纹。胸口是微微带紫的红色。
我这样描述很不具体,直接看图就知道它们有多好看。
雌鸟相对就毕竟普通的,有点像是斑鸠,全身都是栗色的,带有许多黑色斑纹。
野鸡变形记
环颈雉早些年还不是保护动物的时候,算是东北人的常规食材,虽然据说它们的肉柴并没有家鸡好吃,但到嘴里也是块肉,而且作为野味也别有特色,用来卖给外地游客很少捡到环颈雉的游客特别合适,于是它们总会被人类大量捕捉食用。在这样需求明确的捕猎下,环颈雉的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甚至达到了“易危”的标准。
2000年8月1日,环颈雉被我国林业局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就是俗称的三有保护动物。它们之所以能被保护,除了数量大量减少之外,还因为它们会以昆虫、种子为食,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和传播植物种子;另外它们是Phasianius属的模式种,对于该属物种的演化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列入三有保护动物了,那环颈雉就算多受欢迎也不能碰了。东北人因为工业化开始得早,受教育水品毕竟高,因此对贯彻保护意识的觉悟是很高的,于是环颈雉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又爱又恨
环颈雉是昼行性动物,基本上只在白天行动。以往被人类狩猎的时候,这个习性导致它们很容易被人类捕获,但现在成为保护动物后,这个习性简直是变成了显摆!这是因为它们作为杂食性动物,会吃各自食物,其中就包括了谷类、菜叶等各自经济作物。数量增加之后的它们,时常会来农户家里做客,可惜是不请自来的。
环颈雉会在一年四季都来农户的田地里觅食,要是吃吃害虫就还好,但它们的目标是各自更加美味的农作物,来这里简直像是来吃自助了。它们时不时群结队地到地里啄粮,农户过来驱赶就马上“扑腾”着翅膀飞走,只留下一地狼藉。
是不是有种野猪的既视感?虽然它们造成的危害肯定是比不上野猪的千分之一。
有些环颈雉能帮助农户除害虫,其排泄物也能用来施肥;另外它们作为保护动物的特性和美丽的外表,这些都让农户们其实对其“又爱又恨”。作为国家的财产,大家也只能宠着环颈雉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东北野鸡“遍地跑”,为何吃货们不敢下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