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工作的路上,苏广峰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从初入职场的新人,到如今的质量工作专家,面对复杂多变的项目挑战,他从不退缩,而是勇于面对,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迅速成长。
对他来说,质量工作有时会带来挑战与困难,但质量本身,关乎着重要的价值。匠心筑梦,他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学习、改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先,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客户信任,对他对质量工作最朴实的诠释。2022年和2023年,苏广峰两度获得集团“卓越质量人”奖。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与质量工作的故事。
在前进路上一步步成长的新人
2013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一直在西安工作。2015年,我了解到浪潮在郑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因为家庭原因,且浪潮提供的研发岗与我的工作岗位是非常吻合的,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浪潮。
入职后,我先从事的是存储虚拟化开发工作,后来负责云平台计算和存储相关开发工作。
正如许多浪潮人所经历过的,我也是作为新人,在困难挑战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入职两个月的时候,我作为售后问题接口人支撑一线项目问题。
当时,由于对产品整体架构和技术原理理解不深入,导致问题定位效率比较低。于是在导师把产品架构讲解一遍后,我把功能模块架构图、核心功能的流程图全部画了一遍,并利用三个晚上把问题解决指导手册看了一遍。有了这些工作和准备之后,我遇到问题不再恐慌。
随后,我跟TL沟通制定了问题跟进机制,在问题入手后,统一标记下来,不紧急的问题我亲自去看,紧急严重且比较复杂的问题先进行内部快速流转,后续把问题根因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此种方式,我在3个月之内解决了80%以上的问题。
作为新人的成长过程也离不开前辈的指引。入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幸受到过一些浪潮前辈的引领和影响。比如在入职第一年时,部门负责人颜秉珩博士带着我们进行初版虚拟化功能设计,他事事躬亲,每个功能设计都亲自参与,并牵头讨论和评审,给出了许多非常多有创造性的建议。在入职第三年,因工作调动,我转入到云平台开发部门,此时,亓开元博士带领我们研发新架构的云平台,在工作中,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责任感,他对待每一项任务都极其认真,从不敷衍了事,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从不轻言放弃。
像两位博士这些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的浪潮前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的职业生涯,持续学习、在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成为我后来工作生活的写照。
要敬畏自己的每一行代码
我目前主要负责云计算相关产品的开发、一线项目问题支持和产品质量的改进、提升相关工作。也正因此,我平时对产品质量方面的工作接触较多,也比较了解。
对我来说,质量工作有挑战,但是更有价值。
挑战往往存在于从事质量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往往也曾让我“望而却步”。比如在团队首次设立质量提升专项时,由于整理的问题比较多,分类比较凌乱,感觉无从入手。后来在部门总经理亓开元博士的指导下,我和团队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细分专题,并通过专题专人跟进的思路去进行深入调研,并借助调研、研发、DFx测试阶段性的里程碑目标实现闭环。在亓博士的建议下,我们打开了思路,最终建成了细粒度的质量改进专项。
在这个经历中,我对于质量工作也有了新的感受:万事开头难,无论任何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建立清晰的标准,明确具体的目标,当工作遇到瓶颈时,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协同作战会带来更大的成就。
在研发人员看来,质量改进的价值与意义往往都会体现在产品价值上,最终都会转化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关乎者企业的声誉、品牌价值和形象以及长期的市场地位。
如果质量不过关,后续补救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一旦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质疑之后,后续的忠诚度将会随之降低,产品竞争力也不再具备优势,因此,质量保障至关重要。
在我入职不久时,就曾遇到过一次产品质量问题。当时,我负责的一款产品的开发代码存在较为严重的bug,且自测不充分导致发版不成功,影响了整个版本的发版节奏。团队负责人跟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我也深刻意识到作为研发人员要对每行代码都要有敬畏之心,发版前要严格认真自测。
从那之后,我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发版前认真审视每行代码,并做的三遍以上的覆盖测试,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后来我作为导师带了几位新员工,也时常以这次案例教导。
“要敬畏自己的每一行代码”,这是我在那次事件中得出的心得,也是让我一直铭记到现在的准则。
近年来,我和团队在质量工作上也取得了诸多成绩,如形成了质量提升专项,在产品质量改进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拉通云平台、存储、OS等成立了跨领域联合专家组,并建立了紧急问题快速响应和疑难问题上升会诊机制,形成了疑难故障诊断方法论等。
最让我们有成就感的还是质量提升专项。在2022年集团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束后,我们尝试制定面向用户侧产品问题改进的综合专项,发现很多问题需要涉及跨团队、跨部门(研发部和测试部)的协作,且需要统一的责任人。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形成了专项,划分了专题,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并制定了双周例会制。经过近两年的打磨,目前所有的疑难杂症都会在专项中快速分解并及时攻关和“消化”,通过专项,我们完成了云主机整机备份、云主机迁移失败回滚、高可用疏散回滚、存储大面积故障调优、跨版本升级演练36项疑难问题攻关,输出了《云海OS历史版本升级》《业务连续性保障》《高可用体系框架》等10项高质量文档。
通过质量专项等一系列质量工作的磨炼和洗礼,团队的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质量工作之路上的收获,我和团队获得过“零缺陷推进优秀团队奖”“公司优秀质量团队奖”等多个奖项,2023年参与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获得二等奖。我个人也在2022年、2023年两度获得集团“卓越质量人”奖。
质量本身就意味着价值
质量工作之路上,挑战和困难总是一个接着接一个。而高效完成质量工作,必然离不开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协作。
今年1月份时,某项目在完成一期单集群750+节点交付后,客户计划将现有集群扩容至2500节点,在缺乏2000+大规模集群调优经验的情况下,对云操作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收到需求到客户扩容仅有1个多月时间,我们最终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3000节点规模的模拟测试。
面对设备不足、人力紧张等困难,我作为负责人,划分成设备组、方案规划和优化组、测试组三个小组,同时开展设备借物、部署方案规划、测试方案和用例设计、重点模块风险识别等工作,并通过时间倒排的方法,将测试计划以小时级细粒度进行分解,各研发小组分工协作,在一周内凑齐了50台物理服务器完成了一个3000节点的模拟测试环境搭建。
在测试工作中,团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故障点。发现一次100云主机批量下发出现个别虚拟机失败的问题后,我们没有因为问题出现的概率低而放过,通过编写自动化脚本、批量场景复现等方式,并翻阅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大量debug日志信息,最终定位并解决了问题。
在紧张的一个多月测试过程中,攻关团队总计完成25个大规模场景测试,完成29个优化项。目前,该客户云平台经产品优化后,已经完成近1500节点的扩容,保障客户业务稳定运行。此外针对此次的优化实践,我们在国际主流的云计算基础软件开源社区也建立了最大规模单一集群引领性、标志性的参考架构。
质量工作对我来讲有着多个层面的深刻含义,它不仅是保证产品满足客户期望的关键,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关乎着企业的声誉、品牌价值和形象以及长期的市场地位。
从事质量工作多年,我也有过一些思考:
质量就是价值,高质量的产品最终能够转化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增强客户的黏性,提升用户再次购买的意愿。因此,质量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求,更是创造额外价值的关键。
质量工作不是公司质量部门和少数人的责任,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共同推动质量的提升。
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补救。这需要我们在架构设计、需求设计、代码开发、测试验证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地把关,尽可能确保问题在源头得到控制。
质量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学习和改进。
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要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主动回访、客户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并将其转化为质量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对于我来说,工作上的动力主要来自成就感,这份成就感来自通过努力,看到自己产品的质量逐渐得到提升,产品被用户认可、满意度得到逐渐提升。
如今,自己也成了一名从事质量工作多年的浪潮人,如果要我对年轻的浪潮人或者质量工作者分享一些经验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将“根源在我、人人担责;建立标准、符合要求;零进零出、一次做对;协同作战、成就客户”的零缺陷思想铭记在心,并在实际行动中严格执行,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目标,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质量水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梦想当“燃”|一次经历让浪潮的他明白,要敬畏自己的每一行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