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以善于忍耐、老谋深算、行事果决、凶残戾狠著称于世。他的儿子司马昭,也很善于权谋,可谓有知人之明,颇有政治家所必备的才干。
身为曹魏的实际掌权者,他在派大将钟会、邓艾统军灭蜀时,曾反复权衡、推敲,做了一番细致独到的分析,甚至把二将灭蜀后最坏的可能都想到了,可谓把手握重兵的钟会、邓艾紧紧捏在手心里,不论二人有异心无异心,反或不反,都逃脱不了司马昭的掌控。
当初,司马昭欲出军伐蜀,想派遣钟会率大军攻灭蜀汉。有一个叫邵悌的大臣求见司马昭(司马文王)说:“您现派钟会统帅16万(钟会10万,邓艾3万,诸葛绪3万)大军征伐西蜀,我的愚见认为可使他单身出征,不可委以重任,否则事成后定会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或有不测之变,不如另派他人统兵前去”。
司马昭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吗?蜀汉连年用兵北侵,给天下兴起兵燹大难,使黎庶不得安生,我现在出兵讨伐它,可谓顺天应人,胜券在握,而众人大都说还未到灭蜀的最佳时机,不可征讨之。人若犹豫胆怯,就会丧失智勇,若失去了睿智和胆气,即使勉强派他去攻伐西蜀,也只会大败亏输,成为敌人的俘虏罢了。只有钟会和我意见一致,力主灭蜀,现在派他挂帅出征,一定可以灭掉蜀国。”......
“......攻灭蜀国后,即使发生你所担忧之事,他又能做什么呢?凡败军之将不可与之言勇,亡国的士大夫不可以与他谈论保卫社稷,因为他们早就被巨大的变故吓得心胆俱裂了。倘若西蜀被我军攻破,幸存下来的臣民震惊恐惧,就不足以与他们图谋反叛了;中原将士(指魏军)在外征战已久,各自思乡心切,就不肯与他同心倒戈了。倘若他欲兴兵作乱,无人响应,只会自取杀身灭族之祸罢了。你不必忧虑此事,一切尽在本王掌控之中,小心万勿泄露机密,让他人知道今日这番话”。
公元263年4月,司马昭拜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钺、都督关中诸军事,以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各统3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西进,攻伐蜀国。
钟会大军分别从斜谷、子午谷等秦岭谷道直扑汉中。姜维会合张翼、廖化、董阙的援军共同扼守天险剑阁关。
钟会的10万大军在剑阁受阻,姜维等据险坚守,钟会久攻不克,加上粮草转输困难,大军困在狭窄的谷道间难以舒展,便想撤兵。10月,邓艾率部从沓中开至剑阁,见钟会作战不利欲撤军,便建议另辟蹊径,由自己率偏师由阴平道至江油,直取涪城、绵竹,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成都。得到钟会允许后,邓艾挑选勇士万余人,跋山涉水穿越700里无人之阴平险道,犹如神兵天降般来到江油关下,蜀将马邈不知虚实,意志崩溃,献关投降。
轻取江油关后,邓艾并不停留,而是迅速逼近涪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成都禁军据守涪城,他拒听尚书郎黄崇劝其迅速抢占各险要、制高点,阻抗邓艾奇兵进入成都平原,诸葛瞻不谙军事,犹豫不进。邓艾率军迅速击溃诸葛瞻部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则率军乘胜推进,在绵竹与诸葛瞻展开激战,蜀汉御林军大败亏输,诸葛瞻、黄崇被杀,诸葛瞻子(诸葛亮孙)诸葛尚也死于乱军中。
破绵竹后,邓艾率饥疲之师继续向成都进发。魏军突然逼近,蜀汉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守军不听调度,百姓扶老携幼纷纷外逃,不能禁止。六神无主的后主刘禅接受大投降派谯周的建议,在实力尚存的情况下派亲信之人手捧玺绶出城向邓艾投降,又命人敕令姜维停止抵抗,向钟会投降。至此,立国42年的蜀汉政权名实俱亡。
蜀汉亡国后,果然发生了司马昭亲信大臣邵悌所担忧的一幕:先是灭蜀头号功臣邓艾在成都独断专行,擅自处置军政大事,嫉妒其功的钟会向司马昭密告邓艾有谋反迹象,司马昭立刻准备统大兵西行,亲到长安坐镇,以震慑钟、邓。临行之际,邵悌又对司马昭说:“钟会所统帅的军队超过邓艾5、6倍,只要命钟会逮捕邓艾就可以了,您何必亲自统兵前去,不值当啊”。
司马昭说:“你忘记了你前一阵子说过的那番话了吗?怎么又说我不必亲自率军西进呢?虽然如此,这番话还是不可分开解读。我应当以信义待人,但也要防止他人辜负于我,我怎能首先就对人产生疑心呢?岂不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前几天中护军贾充曾提醒我,让我提防钟会图谋不轨,我回答他说‘如今我派遣你去,难道又可以猜疑防范你吗’?等我一到长安,所有担心的事就会自行结束了”。
待司马昭统10万大军开至长安时,邓艾父子已被监军卫瓘杀害,钟会、姜维果然造反不成,双双死于乱军中,一切都如司马昭事前预料的一样。
司马昭早已料到二人必反,尤其是钟会,表面上忠于司马氏集团,内心却向着曹魏,一旦有机会必定反戈一击。但他又派二人统领大军前去,这是因为二人确实有军事才能,是用其勇。确实如此,假如没有邓艾涉险出奇,翻越700里无人险道阴平直捣成都,蜀国凭借山川雄固,姜维的数万精兵,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攻破呢。正是由于邓艾、钟会的内外夹攻,刘禅才在巨大的压迫感下丧失信心,献国而降。
但二人皆居功自傲,皆有反心(邓艾其实并无反意,死得有些冤枉),必然相互牵制,所以司马昭先授意钟会抓捕邓艾,又命监军卫瓘在押解北返途中杀掉了邓艾,接着钟会、姜维又暗室密谋,策划谋反,因工作没做到位,被不愿随其一同造反的部将袭杀。二将历尽千辛万苦取了成都,灭掉蜀汉,立下不赏之功,最终皆拱手赠给了司马昭。
即使钟会在蜀地策划兵变,反叛成功,司马昭也不会害怕,因为他早已料定,蜀人饱经战乱,人心思定,加上国家已亡,人心惶惶,民心不会向着钟会,否则又要卷入无休无止的战乱,既然蜀地人心不可用,钟会就难以成事。魏军将士长期在外征战,家眷皆在中原,人人思乡厌战,也不会支持钟会谋逆。况且司马昭听钟会密报邓艾阴欲反叛的消息,立刻亲率大军西进长安,诸将不解其意,其实司马昭真实用意不在针对邓艾,他要对付的是钟会。可以说,司马昭实在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堪称计出万全了。
有时候,为了达到远期目标,必须要放弃一些眼前利益。“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插图源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钟会、邓艾灭蜀后拥兵自重,企图谋反,司马昭是怎样一箭双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