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不仅在对内做了许多蠢事,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
公元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信北魏降人王足的建议,想筑堰,以淮水灌魏寿阳城。梁派去勘测地形的水利工程家都说,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坚实,不可筑堰。
梁武帝听不进去,在徐、扬两州大发民工及将士二十万人日夜施工,历时二年。
公元5年堰成,长九里,下广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这样筑起了一条南起浮山(安徽嘉山北淮水边)北至巉石(浮石对岸)的长堰。在筑堰中兵民死亡无数。
开始时,北魏颇以堰成而忧,任命任城王澄为大将军、大都督,率众十万准备来攻堰,被尚书右仆射李平阻止。他认为不需要发兵进攻,堰一定会自己倒塌的。
果然,九月间,淮水暴涨,堰堤冲决,“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资治通鉴》卷一四八)。
以上两件事,都是在北魏爆发六镇人民大起义前的一个时期发生的。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双方连年交战,对南边的进攻趋向平缓;而梁朝也开始走向衰落,大规模对北朝的军事行动停止了。
但是梁武帝总想寻找时机,对北朝进行攻击。
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求降于梁。
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
侯景,北魏怀朔镇人。北魏人民大起义时,他投奔于尔朱荣部下。
后来尔朱荣被魏孝庄帝所杀,他又转投高欢,成为得力将领,受封为洑阳郡公,统兵十万,他是在东魏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
侯景自恃功高,对高欢还能信服,而对他的儿子高澄,就不同了。
他常跟人谈到看不起高澄的话。有人把这些话传到高澄耳里,高澄深为恼火。
高欢一死,高澄立即假借高欢之命,招侯景入朝。侯景自知性命难保,遂以河南降西魏。
后又派郎中丁和到建康,请以十三州降梁。
梁武帝令群臣议论此事,许多人表示反对,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可置信。
但梁武帝认为纳侯景“则塞北可清”,有助于梁收复失地,甚而对进一步北伐都是难得的机会。
他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
梁武帝接纳侯景是出于扩大梁疆域来考虑的。
但他缺乏慎重地对待此事,未充分估计到侯景的实际状况,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失误。
侯景降梁后,梁武帝在公元541年冬,派侄儿萧渊明进攻鼓城,想与侯景互相呼应。
萧渊明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人。据历史记载:“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资治通鉴》卷一六○)
结果梁军被东魏打得大败,萧渊明和几个重要将领胡贵孙、赵伯超都被东魏俘虏,梁死亡士卒数万人。
梁武帝本来对敌我力量估计不足,听到前方失败萧渊明被俘的战报,吓得不知所措,只得开始与东魏议和。
侯景在这次梁与东魏交战中,打得很顽强。
在涡阳,他只有数千匹马,士卒四万人,而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却有士卒十万人,“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声势十分浩大。
侯景命士卒皆被短甲,执短刀,杀入东魏马阵中,专砍马足。东魏军阵线大乱,纷纷坠马。仪同三司刘丰生被打伤,显州刺史张遵业也被侯景俘虏了。
侯景与慕容绍宗相持数月之久,粮食已尽。梁军溃败,不能来救。
次年(542)春天,侯景被东魏击败,逃到梁的寿阳。
这次战斗,梁的衰弱无能,给了侯景一个很大刺激。
梁武帝频繁地与东魏议和,要求释放萧渊明。
东魏见他求和心切,提出以侯景换萧渊明的要求。
梁武帝不考虑后果,竟满口答应,早上你们把萧渊明放回,晚上即把侯景的头送去。
侯景知道梁武帝将用他换回萧渊明时,便在寿阳起兵进攻建康,造成梁末一场空前动乱。
史称这次动乱为侯景之乱。
侯景知道孤掌难鸣,便与被剥夺太子地位的萧正德暗中勾结,约于事成之后,立萧正德为帝。
萧正德对梁武帝一直心怀不满,阴养死士,储米积货,早有图谋。侯景之议,正合他的心意。
公元548年十月,侯景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县),梁武帝命萧正德防守长江。
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诈称截获,暗中接济侯景渡江。侯景渡江时,只有兵八千人,马数百匹。但建康因数十年未见兵甲,一片惊慌。
梁武帝命太子萧纲筹划防务,萧纲把防守宣阳门的任务交给萧正德。
萧正德率众于张建桥迎接侯景入宜阳门。
十一月,萧正德自称帝,以侯景为丞相。侯景军攻台城(宫城),将台城重重包围。
尚书令羊侃率众拼死抵抗。
侯景久攻不下,军心涣散。侯景令士兵大肆抢掠民间财物和粮食,胁迫数万民众充当士兵,还招募了大批奴隶为士兵。
公元549年,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台城内的文德殿。
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被饿死在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梁侯景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