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商业航天板块异动拉升,涨幅2.47%,通光线缆、天银机电、招标股份、乾照光电等个股实现20CM涨停,航天发展、铖昌科技、航天科技、利君股份等个股实现10CM涨停,震有科技、全信股份等个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8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其中提出,深入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同日,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商业航天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利用航天技术和服务来满足商业需求,实现盈利的航天活动。涵盖了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应用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在卫星设计、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我国已有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多家具备自主研制卫星能力的企业;火箭制造方面,作为航天发射的重要载体,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新型火箭,提高发射效率,降低成本;作为商业航天核心领域之一的卫星应用,更是已渗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手机定位、天气预报、灾害监测等;至于发射服务,我国已建成多个商业发射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发射服务。
可以看出,商业航天已成为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生力军,依托我国雄厚的航天工业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近几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成为“新增长引擎”。根据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从2015至2020年,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到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3382亿元。
同时,随着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在飞船与运载火箭等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成熟,这不仅体现在元器件的国产化率基本实现100%,还表现在可靠性与性能的持续提高。2023上半年,我国25次航天发射任务全部成功,其中包含6次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射。
此外,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的扩张也进一步带动了航天制造产业的发展。随着商业航天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航天器、运载火箭等产品的制造需求也随之增长。
据RCC工程信息网不完全报道,2023年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航空航天制造项目共210个,较2022年增长9.4%,项目总造价超六百亿。
多地出台政策为行业做“靠山”
从发展速度和进展角度来看,我国商业航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一定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整体板块仍处于探索和业务布局阶段,还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策监管不完善、产业链的协同和整合等问题。
根据《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商业航天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美国是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先者,已经有多家商业航天公司成功上市,如SpaceX、BlueOrigin等。欧洲各国也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如英国的AerojetRocketdyne、法国的Arianespace等。
相较于国外,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第一次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开启了中国航天由单一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转变进程,进一步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国家密集出台各类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或规划,覆盖卫星研制、发射、卫星应用等细分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汉、宁波等多个城市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相关行动计划或配套政策等。
据统计,我国不含港澳台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有30个省级行政区域提及了商业航天或航天产业发展有关的内容,占比高达96.7%。
产业链公司未来可期
由此,我国商业航天公司也不断涌现,并以其创新、灵活、高效的特点,在国内外商业航天市场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波板块涨超中实现20CM涨停的天银机电是国内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恒星敏感器是航天器、航空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和天文导航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主要用于各种卫星、无人机、飞艇等空天设施。
天银机电今日涨20%,成交额19.38亿元,换手率29.43%。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呼家楼席位净买入7103万元,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4633.71万元并卖出4396.07万元。
实现10CM涨停的航天发展则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目前已成功完成22颗天目一号掩星的研制生产及发射,实现星座阶段组网运行,已获得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产品准入,是国内首个应用于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商业卫星。
目前,公司业绩仍旧承压,但长期来看,随着“十四五”国防信息化推进,受益于新型军事体系建设需求和实战化试训体制实施深入,电子蓝军设备及仿真系统需求有望不断增加,公司作为国内电子蓝军装备系统骨干企业和主要设备供应商有望受益;在民品领域,公司23Q1发射的天目一号气象探测卫星在轨状态良好,拟进入数值预报系统使用,未来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此外,利君股份全资子公司德坤航空主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业务,其具有完善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生产一体化业务体系,生产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领先,是航空航天主机厂领域内资历较深、专业覆盖全面、服务项目广泛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综合配套服务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新政推动下,商业航天成为“新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