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清朝时期的社会体系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根本性制度——那便是八旗制度,清代王朝的开山者努尔哈赤,戎马40余年开关掠地,最终开启清朝大门,这份成就便离不开八旗制度的强大。
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帮助清太祖开关建国的强大制度,在和平世道时却成为了腐蚀国家社稷根基的元凶。
今天,便带诸位看官走进八旗,小谈八旗的由来与兴衰,了解旗名的渊源、旗制的开创历史以及旗制强大的原因,再去看看当今那些旗籍子弟的生活...
以“旗”作为类别,对组织内部进行分管的举措,最早诞生于女真部落,但这种制度形式在最初是没有被命名的,并且也不被作为统治手段。
此种制度诞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在部落在组队狩猎时,能更好地配合彼此,以获得更好的收成,而狩猎者们会依照规则推举出一位组织者,由其专门负责指挥。
女真一族一直将此种制度保留并使用,而随着部族人数的增多,负责指挥的组织者人数也开始向复数增长。
于是便出现了一位组织者领导某一固定群体的情形,而为了方便在群体之间进行区分,群体中便开始以互为异样的旗帜作为标记。
在这种管理制度趋于成熟之后,便也逐渐在草原各部族间流传开来,直到十七世纪初,兴兵已经7年有余的努尔哈赤对此种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超大力度的重塑和优化。
至于为我们所熟悉的八旗制度的出现,则发生在努尔哈赤征服女真部落之后,入关建清之前的时期。
那时努尔哈赤手握的兵力已经是他最初时数十倍不止,而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再次整顿旗制,并设立下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以及正蓝、镶蓝这八种旗色的制度划分。
而关于对旗制旗名“黄、红、白、蓝”的命名,其中也包含着部族人民对于自然的尊敬和感恩,四种颜色也分别代表着大地、太阳、水以及天空。
八旗制度对于部落人员的划分管理方法,与秦朝时的军队编制相类似,秦朝以五人为一组,称之为“伍”、十人二伍是为“什”,百人成屯...
而努尔哈赤所规治的标准相比于秦朝编制则要粗矿很多,是分别以500人、1500人和7500人三个层级进行划分的,而八旗制度之所强悍,是因为其具有着极强的粘结性和应变性。
在旗制制度中生活的人员,日常生活时便安居乐业,但若是战时,各旗旗民皆能披挂上马,成为部族的战斗力量,在游牧部族的背景加持下,再复议八旗制度的管理方法,全民皆兵的景象成为了显示。
并且在努尔哈赤入关之后,八旗部众也是被直接应用进一代王朝的运转系统之中,八旗部各司其职,各旗内分工有序,配合娴熟,在极短的时间里将偌大皇城的根基牢牢注死。
可惜这番景象却未能长久,随着努尔哈赤的离世,皇太极的继位,八旗制度的内部也就此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微妙改变。
八旗各旗之间本无上下等级之分,皆是各司其职。
而在清朝建立之后,以权力分化为形式的八旗制度,则与一朝一主的皇帝制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故皇太极在继承高位后,便为皇权的稳固,对着八旗内部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瘦身”行动。
正、镶黄两部与两白旗部调换了旗色,并在各旗部中设立总务,用以打破旗主的独断性,以此来分化旗主的权利。
而皇权稳固之后,皇太极也对旗主人选进行了几次明暗调整,并且还通过取消“八旗并坐”的传统来凸显自己皇权的独大。
自八旗入关清朝建立之后,拥有旗籍的旗人也十分自然地成为了“高等人”,再加上皇朝当权者对于权利的把控,对于其他八旗旗主权利的剥削,使得八旗制度本身具备的链接性被打破。
而这一情况,也催化了旗籍子弟能力上的没落,这虽然是当权者从皇权角度出发时愿意看到的景象,但若是从山河社稷这一更高层面看待,其实并不是好事。
前代人的权利被弱化剥削,在当权者为其旗部刻意营造出的安然环境中,安乐思想开始在新生代中滋生,自诩人上之人的官员旗民子弟,开始大肆圈地,依靠着有利于旗民的政策,旗民彻底走向颓废。
自皇太极时到雍正年间,八旗各部的权利高度持续走低,各旗部中的官员子弟也是终日享乐寻趣,祖辈用以打下江山的骑射技艺和马背功夫,早已不知被废弃了多少年月。
八旗部众的颓废腐败,在日后也成为了致使清朝灭亡的最大因素,在努尔哈赤死后,能轻易征服辽东大地的铁骑,彼时却变成了在战场上风吹则散的软脚虾。
而在清朝灭亡之后,继承有先辈血脉旗籍的后世们,大多则去往了我国的东北黑龙江地区,在那里过上了寻常人家的农耕生活,其中就不乏有曾经的高官子弟,包括清朝重臣和珅的后世血脉便也在这群人其中。
经历时代的洗礼,在他们的身上已是少见旗籍先辈的影子,但其生活方式上或多或少还保留有旗人的精致和习惯。
对于八旗子弟,我们也不能持“一棒子打倒一片”的态度,在旗籍子弟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贪图享乐,毫无建树之辈。
如上文提及的和珅,当然对于和珅,大家或不会留下多少好印象,但与和珅同为正红旗旗籍的老舍先生,那可就要另当别论了。
再者如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正统的正白旗旗部下的八旗后人。
其实在现代社会,八旗子弟的身份标签已经不再那么鲜明,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我们都是簇拥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家人。
我们或许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思想方式甚至是不同的思想信仰,但我们不也都是中国母亲的好儿女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八旗子弟今何在?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