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人文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今夏,《少年张之洞与安龙历史文化展》在黔西南州博物馆展出一个月,40件(套)张之洞少年时代诗文题材的历史文物和碑刻、楹联拓片,讲述张之洞与黔西南的不解之缘。

《少年张之洞与安龙历史文化展》在黔西南州博物馆举办。受访单位供图

一篇《半山亭记》吸引观众张珉驻足,他感慨说,“张之洞是少年英才,贵州给予他良好的成长环境。”

张之洞1837年生于贵阳,成长于黔西南安龙县,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谥“文襄”。终其一生,他主张“中体西用”,致力于实业救国,为官清正廉洁,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张之洞像。

位于南明区博爱路六洞街,张之洞的石像和生平简介伫立于此。197年前,张之洞在这里出生。六洞街前的贯城河上曾横挂有六座单孔桥,因此得名六洞桥,《贵阳府志》记载“六洞桥在永祥寺前,有桥六,横卧碧波间”。其父张瑛任贵州贵筑县官期间,张之洞生于六洞桥之藏甲岩(孔明洞)侧,故取名“之洞”。

张之洞在家排行老四,4岁入塾读书,8岁读完“四书五经”,11岁时随父到安龙县半山亭赴宴,张之洞即席创作700余言《半山亭记》,12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天香阁课草》,16岁中举,可谓是少年天才。18岁迎娶都匀知府掌上明珠。

在安龙期间,张之洞创作了《半山亭记》《赏荷即事》《龙溪砚记》《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十八先生祠堂记》《吊十八先生墓文》等名篇,这些诗文多与黔西南历史遗迹有关,是研究地方明清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张之洞石像。

从贵州走出,张之洞始终不忘贵州,用实际行动支持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生贵州情。

据贵州文库系列丛书《蟫香馆使黔日记》中记载,严修被派到贵州担任学政期间,向官拜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建议,委派一批贵州优秀学生到湖北学习深造,学成后回贵州任教,以改变贵州教育的落后现状。

张之洞从湖北写了封《为开办学堂派人来鄂留学敬告父老书》,说自己幼年跟随父亲在兴义(今安龙)读书,因感念先人旧治地,愿为振兴贵州教育作出贡献,表示愿意出资为贵州建立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各一所,并要求贵州选派学生前往湖北学习,所有学生的学费、交通费、伙食费全部由他承担。

严修按照张之洞的思路改革贵阳的书院,课程增设了算学、格致、英文、地理等。后由于缺乏数学教师,严修专门致电张之洞请求帮忙,张之洞立即派幕宾郭竹居到贵阳学古书院教授算学。

为推动兴义府发展新式教育。1907年,张之洞提议将兴义府城书院改为中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堂,并捐银1000两,置田租56石,以供兴义府中学堂修缮校舍、添置课桌椅之用;又捐银3000两,从日本购买5000册图书包括中小学教材、实验仪器和教学标本等,并派专人千里迢迢运到兴义。由此可见张之洞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近年来,贵州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不断加强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推广,张之洞等历史文化名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在张之洞诞辰180周年之际,贵州联合武汉大学等在安龙县召开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论文83篇,分为“张之洞父亲张锳生平业绩及张之洞出生问题的研究”“对张之洞政治、经济思想的研究”“对张之洞教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张之洞艺术思想的研究”“张之洞研究综述与历史形象探讨”“对张之洞思想现实运用的研究”“张锳张之洞父子的贵州情”等8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以多个视角对张之洞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为推动张之洞研究,今年初,黔西南州张之洞文化研究院在兴义成立。

历史文化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王进曾发表《经学哲学与政治——以张之洞王国维关于经学科大学及其课程设置的分歧为中心》等关于张之洞研究的理论文章,他表示,张之洞对于贵州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贵州大力推进“四大文化工程”的背景下,未来,贵州学者关于张之洞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

策划/周黎兵黄蔚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相康

编辑/赵珊珊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文化中国行 | 张之洞:黔山贵水滋养 文化研究正兴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当代先锋网 编辑:人文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