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记者富丽娟刘艺琳
7月13日,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以“汇聚全球智慧、共创草业未来”为主题,共安排开幕式和四场平行交流会议以及草业全产业链成果交流展三项活动。
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国内外众多草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企业家、科学家齐聚一堂,分享交流最新成果,共同签署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会上还同步启动了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草业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高度重视乡土草种的育种和优质牧草新品种的选育,为草业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优生态,发挥好“一颗草的力量”
在生态修复方面,呼和浩特市发挥好“一颗草的力量”,让昔日乱石滩变身首府“后花园”。
曾经,大青山前坡土壤沙化、一片荒芜,呼和浩特市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采用“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复方案,从千亩试验开始,如今共修复面积3万余亩。多种植物、动物陆续回归,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均提高近12倍之多,已然成为“美丽青城”的“天然氧吧”。
敕勒川草原。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自今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均被纳入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实施范围。呼和浩特市以实际行动,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首府力量。
此外,全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成功创建了8个国家森林村庄、2个自治区级示范县、332个自治区级示范村,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1.2%。
种好草,保障畜牧业发展“口粮”
种好草,要“育好种”,一颗小小的种子里有大文章。
进入蒙草集团种业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种的登记、筛选、收集工作。
蒙草种质资源及检化验中心负责人郑丽娜介绍:“我们按照逐一登记、种子清选、脱水干燥、种子检测、密封包装、种子入库及定位、种子监测等工作环节,根据利用目的和保存期,将采集来的种质资源存放到常温库、中期库和长期库保存,为内蒙古生态建设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蒙草种业中心内的种子展示。人民网记者苗阳摄
目前,呼和浩特市汇聚了众多草业科研力量,包括32家科研机构和85个科创团队,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6个饲草新品种,并转化了多个乡土草新品种。
同时建立了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等重要资源保护机构,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此外,还开发了国内首款低成本、高通量的苜蓿液相芯片,构建了国际领先的苜蓿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
近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实施“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战略,大力推进饲草产业园区建设和规模化种植。目前,已经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等地创建了多个大型饲草种植基地。饲草自给率超过80%,形成了“青贮玉米+苜蓿草+饲用燕麦”的三元供给模式。
建好链,实现“从一颗草到一杯奶”
奶业要振兴,饲草要先行。得益于坚实的科技基础和良好的产业化条件,呼和浩特市以“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到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再到饲草的种植、加工与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高效的产业链。
伊利智慧牧场。土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支持草业发展,呼和浩特市制定了扶持草业发展政策清单,实行“草畜一体化”奖励机制,从饲草料基地建设、优质种源培育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2023年发放饲草种植补助近2亿元。
呼和浩特市培育了蒙草、正时、优然、现代、草都等上下游超过300家知名草企;全国苜蓿草商和反刍动物饲料龙头供应商优然牧业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在呼和浩特市扎根,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的繁荣发展。
据悉,2023年内蒙古全区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达26.5万亩,年制种能力突破500万公斤,人工饲草种植2172万亩,各类饲草产量达7543万吨,草产业链产值达802.1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小牧草”大产业,呼和浩特推进草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