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10年,今天才真正了解一些国天然基金项目评审的“潜规则”。当然这里传播是正能量的,其他的你懂的不在这说。
“潜规则”之一:全部盲审拒绝放水在基金评审的过程中全部都是盲审,而且评审结果不能修改。例外几乎为零,除非项目争议很大,好比多数人给的是优先,只有少数人出于某种原因给出了差评,这就需要函评专家重新审定了。这是最公道也是最经得起推敲的一种方式,这样就不用担心幕后黑手了。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每一位专家都是凭良心审讯,不会对谁/"下手/"也不会随便/"放水/"而且在多人盲审的情况下,一个人的/"错判/"也不会左右全局。所以,审批的过程仍是很精细的。
“潜规则”之二:最不喜欢换汤不换药的东西许多专家早已经发现,几乎每年都会泛起几个申请的申请者曾师从同一个导师,固然我们无法阻止导师们桃李满天下,但是仍是但愿学生们在毕业之后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设法,而不是固守着导师的研究,换个场景再计算个什么。这也是小仲一直夸大的:创新性才是基金申请成功的枢纽!试想一个专家看会看那么多的项目,都是千篇一律的话,专家也会不开心哒。
“潜规则”之三:交叉学科申请之困交叉领域的项目对申请人和评审专家都是挑战。对申请人来说,你不仅要了解你的领域,而且要了解其他领域,还要让这两者完美结合。而对于评审专家来讲,要看懂多领域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所以,固然交叉学科轻易申请项目,但是也要谨严,标书写不好,一样中不了。
中标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打铁需要自生硬。前期成果应量多质高。文章既要多,分数又要高;有硬货,一篇5分的SCI比3篇2分含金量要高!
二是标书写得好。一份好的标书要具备创新性、可行性和逻辑性。
三是命运运限足够好。碰到的专家全是好人,不钻牛角尖。
本文摘自网上,有以为不妥的请联系我们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10 年申报经历让我发现了国自然评审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