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营销之下,还有必要闷头搞技术吗?
如果说,当下的汽车行业已成为舆论的焦点,恐怕没有人反对;但如果说汽车行业是靠什么方式占领的流量高地,估计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当前,汽车行业的舆论竞争,已成为车企躲不开的话题。不论是价格竞争,仍是话题之争,其本质都是流量之争。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本质是供大于求,用一句俗烂的话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酒不香的更得卖力吆喝了。
对车企而言,如今行业的竞争烈度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仅体现在车企数目庞大,也体现在出产、治理、营销等各个环节。而跟着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茧房效应的叠加,舆论对车企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地步。于是,不少企业对舆论越来越正视,更有甚者,还把舆论营销当成了新车或企业宣传的主要方向。“夸张式”“画大饼式”“假想敌式”“情绪对立式”等各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营销宣传,悉数“粉墨”登场。
上了几个热搜,博取了多少舆论曝光度,逐渐成为营销部分向领导邀功的重要业绩表现。在这种思惟的指导下,产品卖点或技术卖点有多少真正被消费者感知到了,反而变得次要。
许多时候,企业花了大力气做产品和技术营销,但效果远远不及一句出格的话,更能吸引来流量。久而久之,大家便不再正视前者了。
当下被热炒的企业家IP,实在并非周鸿祎的首创。只不过经过周鸿祎的“发扬光大”,一跃成了车企大佬纷纷“跪求”的灵丹妙药。
当前,不少车企大佬从幕后走到台前,充当起企业吉祥物和露脸先锋,又介入直播,又介入网友互动。从效果来看,确实吹糠见米,对企业影响力或产品热度带来了巨大流量。但一个偌大的企业,动辄上万乃至数十万员工,却还需要创始人频频站到前台,摇旗呐喊,这从某种程度上,莫非不是企业经营失败的表现吗?倒退回小企业的经营思路上,更可能会泛起“将帅有才,躺平三军”的尴尬局面。
流量玩好了是灵药,玩不好却可能是毒药。眼下,博流量的话题营销有垂垂失控的局面,而不少车企也面临着流量反噬的尴尬,好比上汽智己、哪吒汽车、理想汽车等。
当下,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被众多车企所诟病,他们普遍认为:低价对行业造成了巨大伤害,有的车企降价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没有底线“玩阴招”;企业利润大降,甚至倒挂;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甚至危及国家税收和就业不乱。
坦白说,上面的情况确实避免不了。但与其每天口诛笔伐,倒不如通过其他手段,去扭转消费者认知。好比通过更进步的技术、更好的产品品质,更好的驾乘体验去感动消费者。
当然,产品品质和技术是否配得上价格,往往也不是企业说了算,而是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
以比亚迪为例,仰望U8卖到100多万,依然有人趋之若鹜,恐怕不单单是由于比亚迪当前的品牌势能高涨,而更多是比亚迪技术的大放异彩;
坦克品牌的爆火,除了由于长城汽车吃到了品类立异的红利,踩中了越野车平民化的窗口期,更由于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做皮卡的厚实经验积累;
华为系品牌(问界、智界等)的声名鹊起,以及众多车企纷纷选择与华为开展合作,也不单单是由于华为的品牌光环,更是由于华为在智能车机、智能驾驶方面的过人实力。
以笔者观察来看,尽管当下流量营销甚嚣尘上,但流量只是启齿,最后做承接的仍是产品。产品不行,再多的流量只会起反作用。对消费者来说,一款产品好不好,产品力重要,价格也很重要,而技术更加重要。
所谓“技术为王”,并不说技术够牛X,技压群雄,就一定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是说没有亮眼的技术,再华丽的营销和包装,再喧闹的流量营销,也不外是一阵风。
坚持技术导向的典型,无疑是比亚迪和奇瑞。
比亚迪自不必多说,即便是多次发起“不讲武德”的价格战,成为友商各种diss的靶心,但凭借大把新能源技术积累和极致的本钱控制,比亚迪仍是让友商望洋兴叹,追之莫及。
说到技术,令比亚迪一战成名的无疑是DM-i技术。除此之外,云辇、e四方、刀片电池、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等,也引发行业普遍关注。
DM-i技术并不算进步,但胜在简朴、可靠,在油价高企,消费者用油本钱大增的大背景下,这套以低能耗为主要卖点的混动技术大放异彩。
同期,长城的DHT技术(2档,目前已进化为4档的Hi4)以及吉祥的雷神动力(3档DHT)等,也做到了油耗和动力性的均衡,然而在价格方面却败下阵来。
对消费者而言,买车更多是买性价比,价格高会成为技术普及的一大障碍。这方面,吃亏的不只是长城和吉祥。
先做规模,再去考虑平摊研发本钱,当规模起来了,单车本钱天然也就降下来了。初期的长城和吉祥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战略选择和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使然。
一些车企不屑于比亚迪的DM-i技术,以为自家的技术更好。但扪心自问,普通消费者了解吗?技术真正转化成了用户利益和用户价值了吗?
“我们连技术都没给消费者讲清楚讲明白,哪有时间讲别的。”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的这段话值得友商们深思。
奇瑞方面,可以说是典型的理工男思维。在燃油车时代不声不响地往前冲,新能源时代竟也让同行刮目相看。
今年前5个月,奇瑞累计销量超90万辆,同比增长51%,不少月份的销量已超过丰田、大众等合资品牌,销量仅次于比亚迪。作为出口大户,奇瑞更是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1-5月份,累计出口汽车435,124辆,同比增长31%。
新能源方面,奇瑞1-5月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35,861辆,同比增长168.9%,且连续三个月的单月销量同比增长超1倍,其中5月份增长超过2倍。
当然,由于基数低,奇瑞新能源车的销量实在并不算亮眼,不外从星纪元ET、捷途山海T2、iCAR03等车型的热度看,奇瑞新能源未来乘势而上的潜力不小。其中,最被外界看好的,要数捷途山海T2。
作为热销车型捷途旅行者的混动版本,捷途山海T2搭载奇瑞第三代DHT技术——C-DM(3档),该技术以奇瑞第五代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为核心,搭配三挡超级电混DHT变速箱和电混专用电池管理系统,构成了一套高效、强劲的混动系统,在省油的同时,更兼顾了动力机能。
可以说,恰是捉住了轻越野赛道对省油的强烈需求,并依托合适的价位以及出众的产品力,奇瑞才在原本应该属于长城“方盒子”的市场切下一块蛋糕来。
此外,说到方盒子,长城坦克是绕不过去的槛。某种程度看,坦克系列也是“技术立本”的典型代表。
坦克300、坦克500等,在过硬的产品力和出众越野技术的加持下,自上市以来,市场热度不减。跟着越野市场新能源热度升温,长城也基于自身现状,研发出了专用于越野车型的Hi4-T技术。
Hi4-T是转为硬派越野车型(非承载车身)打造的四驱技术平台。通过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的机械结构,实现对后轮的驱动。不同于常规熟悉的Hi4技术,Hi4-T是机械四驱系统,而Hi4和Hi4机能版是智能电四驱系统,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如今,跟着坦克300Hi4-T、坦克400Hi4-T、坦克500Hi4-T等混动车型的上市,长城坦克有望继承巩固其在硬核越野SUV市场的一哥地位。
可以看到,流量喧嚣之下,技术往往才是产品致胜的枢纽。靠博流量、吸引眼球,虽然能引发消费者侧目,带来短期的品牌热度,但假如没有货真价实的技术做支撑,没有让消费者怦然心动的体验感知,再处心积虑的营销动作,也是惘然。
另外,还应该熟悉到,技术不是自嗨,与其琐屑较量于孰优孰劣的口舌之争,不如用实际体验,让用户切实感触感染到技术的魅力与价值。
这方面的典型,要数屡被质疑的“落后技术”——增程。然而,同行越不齿,增程技术的拥趸越多。如今,除了问界、理想、深蓝、哪吒、岚图等,据说主打高端纯电的阿维塔也要转投增程,在即将上市的阿维塔12上采用增程动力了。
增程技术“是否落后”的争论,我们先放一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对纯电有焦急、对混动有不安”的心理下,增程技术未尝不是一种折衷的技术方案。从某种程度看,这也是技术的胜利,与技术进步与否无关。
喧嚣总会过去,而有价值的技术会拨云见日,迎来属于自己的红利曙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博流量式营销当道,“技术为王”的价值失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