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汽车市场风云诡谲。
如果说台面上的竞争,要不可避免地被拖入“深水区”,那么,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事实,如此赤膊相拼的局面,于汽车行业而言,到底是良性竞争,还是恶性内卷?
“价格战”炮火连天,这似乎是市场化竞争的附属,那么,衍生而来的“道德战”呢?是谁又在相互指摘?汽车圈的下一个level,也许就这么混沌与不解了?
今年6月,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正式开启,众多汽车圈大佬纷纷上台发表演讲。
对目前行业竞争加剧展开「激烈辩论」,相比以往,此次会议上,多了几分火药味,也引发了舆论上的一些争议。
较为出圈的一段话,来自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会议上,他表示:“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现在裁员裁了多少?广汽也裁员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怎样”。同时,也表示,“我们应有大局、格局,长远主义这种长期主义,而不是眼前去卷”。
“拒绝卷,拒绝无意义的卷”,这没有问题,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所以,传播速度很快。当然,这也不是其第一次因为强势发言而出圈了。
早在2022年,他就说过主机厂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引得一众电池大佬如坐针毡、如芒刺背,而这一次发言,所指的对象不禁令人遐想。
随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
紧接着,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也在大会上表态,卷就是一种竞争,所有的企业家都要拥抱、参与这种卷,要拥抱这种竞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针对价格战,比亚迪集团总经理李云飞也表示,这几年,电池原材料暴跌,那为什么不降价呢?为什么没有在原材料中体现出来,同时表示,这才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
6月20日,比亚迪副总裁何志奇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有时候被别人威胁也是一种成就,说明你做的还可以,威胁别人生存了,只有采用非常手段“,几乎同一时刻,李云飞转发这一发言,继续写道,“做汽车行业里品学兼优兼优的三好学生,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选择和认可,一切用销量说话,目测本月销量还会更高”。
而这场舆论的硝烟仍没有结束,就在前两天,「卷」再次出圈,起因是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发表了一段关于对汽车行业内卷的看法。
他表示,如果卷等同于竞争,那么再激烈的竞争,长城汽车都不回避,卷可以没问题,但要健康的卷、良性的卷、有底线的卷。中国汽车品牌是一个整体,一个符号,如果牌桌上有人出老千,我就要发出预警,就要站出来敲桌子,甚至掀桌子。
随后,上汽荣威发布海报,致敬长城汽车感言,并在海报上写道:与其卷价格,一起卷良心。俨然,有更多的品牌方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这场「口水战」了。
这时,也可以看出,从对行业卷、技术卷、品牌卷,演变成为「良心」之争。
有些无奈,也有些怅然,毫无疑问,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需要经受市场的监督和洗礼。若真有不法行为,那也有法律作为准则,真要触及良心,行业危机可就更重了。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心理认知:只要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足够了,用脚投票的内核动力,终究是“性价比”。
存量竞争、零和博弈,它不仅存在,而且正愈演愈烈,甚至说,难以逆转,难以减缓。
“至暗时刻”,这四个字,或许有些言重了。
但数年前,你好我好的融洽局面,确实一去不复返了。这个转折点就在于,就连品牌方的1号位大佬们都要下场“打嘴仗”了。
背后原因是什么?还是那句话,汽车行业没有以前那么赚钱了,大家很焦虑,无论是真焦虑,还是被贩卖出的焦虑。
而行业吃紧,且渐行渐难的苗头,自去年起,已有突突往外冒的征兆。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超70%的汽车经销商未能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亏损比例高达43.5%,盈利比例仅为37.6%。
今年,随着“价格战”进一步蔓延与扩大,汽车经销商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辛苦。
就像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一样,通常情况下,一个行业的发展会经历幼稚期、成长期,之后是成熟期,甚至于衰退期。
供大于求,“求”甚至还在不断萎缩,以及各种措施加码后,反而让更多人持币待沽,需求后置。那么,后续引发的潜在危机是“行业出清在加剧”。
尤其像高合、威马已成明日黄花,再叠加华为小米等互联网“野蛮人”的饱和攻势,原来坐享行业蜜罐者,必然有太多的不适应,只能怀念以前的挥斥方遒。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发发牢骚,打打嘴仗,其实没什么。
但汽车行业的「卷」不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如果说这场纷争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上下游,那么,反而对希望存活到底的行业巨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整合一体化的能力,还要尽快前瞻式布局。
但「卷」也确实没必要「无序之卷」,如果弹簧的压力太大,导致内部结构崩坏,也是非常可悲的事实。适当施压,有序出清,行业才能真正地固本清源。
事实上,汽车行业的支柱地位越发凸显了,去年甚至超过去房地产。所以,这个行业真没有那么糟糕,以及那么「坏」,信心有必要拾起来,有必要再建立。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1-5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970.9万辆和97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8.5%。
即使在就业方面,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链招聘规模平稳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招聘需求总体增长较快。
可以说,新能源的风口还在,包括目前层出不穷的端到端、大模型等智能驾驶技术,记忆行车、记忆泊车、城市领航等实际体验功能,以及关于用车场景的多元挖掘,仍有巨大的可作为空间。
只是,市场需求确实更加苛刻,毕竟,产品实在太卷了。那么,唯有更快掌握核心技术,更早量产落地,再配合更强的宣发售后,才能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时代不缺乏舞台,只是“窗口期”越来越短。首战即决战,这样的危机信号,也越来越明显了。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舆论战不该成为情绪宣泄场」,自己不作为就指望着,老大暴毙,老二失踪,自己美美继承家产,那太不现实。
汽车市场仍未完全走出去,欧盟的关税壁垒就在眼前,还有广阔天地,等待作为。如今,不如枪口一致对外,去更大的国际舞台,打响中国汽车的金字招牌。
毕竟,唯有真正的实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尊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价格战”转“道德战”,汽车圈进入下一个leve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