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是一个褒义词,是对一个做官的人的最高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为官的人都很难做到清廉二字,两袖清风也是一件低概率的事。而北宋包拯就是一个低概率的清官,几十年几百年才出现一个。在他做官以后,他的事迹被老百姓广为传诵,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他也因此成为了后代官员们的楷模。不论他在哪里做官,都会给当地带去福利,替当地的人声张正义。
由于包拯生前得罪的达官贵人较多,所以其家人担心包拯死后墓地坏人报复,于是在包拯出殡那天,一共送出了21副棺木,混淆视听,因此,包拯到底安葬在哪里?也争论了900多年。
据史书记载,包拯是安徽合肥人,但是现在由于各大城市之间争抢名人过于激烈,很多包拯曾经河南开封做官,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包拯安葬在了河南。所以包拯到底是安葬在河南还是安徽,两地也争论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包拯墓被人在合肥地界发现了,这才解开了尘封900年的谜团。
当专家们打开墓门的时候,里面的局面不禁让人大为感叹。包拯墓坐落在合肥郊区,有一天一个那里有一个钢厂需要扩建,但是在它扩建范围之内有一个宋代的小型陵墓群,于是钢厂的人就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希望他们能开采和保护这些陵墓。
过了几天就有数十名专家被阻止来到了这里,他们在一起制订了一个开采保护陵墓的方案,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一直认可。他们首先找到了一个规模较小的陵墓,开始逐步探索里面的奥秘和机关设置,在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经验之后,他们开始对其他的陵墓进行开掘,并把墓中的一些文物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运送到了专门的博物馆进行保护。
就在他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陵墓群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打破了众人的想法。原来这里面有一个陵墓是宋朝清官包拯的,和往常一样专家们摸索了机关以后顺利的来到了主墓室,一路上特别的顺利,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现。但当专家手里的灯光照到主墓室中的棺木是,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等众人眼镜适应发射光的时候,定睛一看是个金丝楠木,还是上好材质的那种。
专家们小心翼翼的打开了棺木,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宋朝两品以上大员才能用的十二时辰神佣,旁边还有一个记载棺木主人生平事迹的墓碑,上面详细的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经过仔细推敲,专家们断定这个是宋朝包拯的墓穴。在棺木中收集了35块遗骨,经过科学仪器的分析,判断死者年龄在45岁以上,身高165左右,与包拯64岁去世相符合,不过身高就不是今天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包拯身材高大的形象了。
看到包拯墓中的情形,专家们多少有些心寒,和其他同期官员相比,他们死后都是厚葬,墓里面放满了金银财宝,还有墓的规模也是十分的宏伟。不像包拯,一生做官,到头来却被埋在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地方,不光墓的地理位置不好,规模还小,墓里面更是一贫如洗。不过这也好像正符合包拯清官的身份,虽然一生做官,但是都是在为老百姓做实事,不贪图一分钱财,死后也应该是和平常一样的。我想那个金丝楠木可能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或者皇帝赏赐的,否则光凭他是用不起这个棺木的。
包拯墓的发现,还解开了尘封900年的另一个谜团,对于包拯的死,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包拯于北宋嘉祐七年五月十三日发病,并在12天后医治无效身亡,因此有人说,包拯是被毒死的。为此专家们做了检测,发现包拯的遗骨中,砷的含量比正常人都低,只不过是汞超标,并以此断定包拯并非被毒害,而是病死,至于汞超标,应该是遗体从开封运至安徽途中,为了防止腐化而做的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北宋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挖开墓室后为何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