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袁绍,名震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袁绍最爱自我标榜的就是
“四世三公”
这四个字,四字虽短,却字字千钧。
众人闻之,莫不拜服。
不论是与袁绍北方争雄的曹操,亦或是起兵长沙的枭雄孙坚。若论家世背景,都不及袁绍。曹操原是汉相国曹参之后,而曹参就是
“萧规曹随”
的主角,乍一看曹阿满也是“根正苗红”。
但若细细说来,曹操之父曹嵩是太监养子,自是不言而喻。至于孙坚与其子孙策,至死也只是破虏将军、讨逆将军,更与袁绍相去甚远。话说到此,袁绍的身份地位甚是尊崇,而史册之上“四世三公”这四个字更是千钧之重。那
“四世三公”
究竟何意,又是如何让袁绍借此广揽英豪的呢?
一、何谓三公?
秦始皇
横扫六合,一统四海八荒
。之后更是设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来巩固统治。秦朝的三公子分别指的是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这三位便是百官之中的最高位者。丞相是文官之首,太尉是武官之首,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结下一战定鼎,刘邦建立的汉朝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史家皆言汉承秦制,在汉朝,丞相改为司徒,太尉改为司马,御史大夫改为司空,而这些官职负责的事务,掌握的权力却并无大地改动。
“三公”之上尚有“三师”,“三师”则是太师、太傅、太保。虽然地位尊崇,然并无实权,只是荣誉称号。而“四世三公”也就是说,往上数四代,代代有人位列三公。足见袁绍
家世显赫
,也确实是
门生故吏遍天下。
二、袁绍家族的“三公”都是谁?
袁绍之父袁逢,任司空。袁绍之叔袁隈,任太傅。袁逢之父袁敞,任司空。袁逢之父袁安,任司徒。
三、“四世三公”如何成为袁绍自我标榜的资本?
众所周知,汉朝地方有州、郡、县三级。而汉朝的
察举制、征辟制
就是两种主要的做官途径。察举制度是地方向中央输送人才,而征辟制则是中央从地方征辟能人异士。严密的制度是帝国昌盛的前提,而具体的贯彻落实又需另说。
汉朝太学的学子可以通过补郎和补吏参与到帝国的生活之中。为防止地方官员与豪强士族沆瀣一气,为郎者不能是本地人,但身边的辅助人员则是当地知根知底的。补吏者则是这些辅助为郎者得知根知底的人员。
除却如此,在地方任职一定年限的官员会进行调任,以保证官员的效忠。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当地方士族豪强逐渐对这项制度了如指掌,地方官员对察举制度也逐渐驾轻就熟,官官相护的风气也就此弥漫开来。逐渐就形成了一套偏重推举自己人的一套运作流程。这也是为何后世多评价察举征辟只为上层贵族服务,而寒门学子少有出头之日的原因。
汉朝相较如今,生产力更为低下,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由此,恩师举荐,贵人提携就显得尤为重要。袁绍家族之中,四世三公,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即合理,袁绍的家族也定然有为帝国
选贤举能
。
但所结交的提携,帮衬提拔之人也一定是不可胜数。朝野上下,州郡四方,渐有星火燎原之势。由此也可以知道
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的含义。袁家
声名显赫,威震一方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孙权具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更不用说上述四代皆有三公的袁绍家族了。
汉末皇室倾颓,董卓入京,倒行逆施,遂有十八路诸侯群起而攻之。各路诸侯粉墨登场,然群龙无首难成大事。显赫的声名无疑是袁绍的一大助力,遍于天下的门生故吏更是袁绍的强大屏障,受过袁氏恩惠的人更是不在少数。这也道出了袁绍以“四世三公”自我标榜的真谛。
然烽烟过后,袁绍自身的刚愎自用,袁氏兄弟的
刀墙之祸
都使他最终无缘霸业,徒留“四世三公”这过去的辉煌。最终淹没在卷土浩繁的史册之中,消散在官渡的
烽烟之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四世三公是啥?能拥有多少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