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之人,必定知道其中的美女,第一是貂蝉,其次大乔、小乔,可是小编并不这样认为,三国第一美女之称,应该属于“甄宓”,因为在作品中关系比较单一,大家都忽略了。
我们先从三国中,拿貂蝉和甄宓做一下比较,就可以看出。
罗贯中在描述貂蝉出场的时候,用了八个字概括“年方二八,色伎俱佳”,从这里可以看出,书中的对于貂蝉的基调,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女而已,凭借年轻,出奇制胜。
王允宴请吕布,用侍女将其灌醉之后,貂蝉才浓妆艳抹的出场,凭借出色的演技,拿下吕布。
甄宓出场就比较有戏剧性了。官渡之战,曹丕违抗曹操的命令,闯入袁少府第,看见“两夫人相拥而泣”,曹丕本想杀之,可是看见甄宓之后,改变的主意。
大家试想一下,甄宓为躲避战乱,必定不能锦衣华服,只能穿着粗布衣裳、蓬头垢面,即使这样,还是凭借超凡脱俗的气质,打动了曹丕。曹丕缺女人吗,当然不,这样的一个人物,见到甄宓之后,从一个杀人的将军,变成了谦谦君子。
罗贯中的描述,也可以看出,曹丕擦掉甄宓脸上的污垢之后“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
当曹操赶到之后,也被甄宓的美貌打动,拒绝刘氏把儿媳甄宓,送给曹丕当丫环的请求,直接让曹丕娶其为正室夫人,能让曹操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见甄宓有多美,当时曹丕只有18岁,而甄宓已经23岁。
从罗贯中的描述,貂蝉“色伎俱佳”,让吕布之类的人着迷,而甄宓则是“倾国之色”,让丞相曹操都另眼高看,两者高下立判。
从人物的设立上,罗贯中的意图更为明显。貂蝉只是一个棋子,是烘托事件的一个人物,从文章写作的角度,形象并不丰满。大乔、小乔也是依托孙权、周瑜而出,所以说这个三个女人,只是在三国中走一个过场,让人物关系更加复杂而已。
而甄宓却不一样,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绚烂多姿的传奇。
《国志·文昭甄皇后传》中记载,甄宓出身于名门望族,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可是他的家教修养一点都没有拉下。
9岁的时候,就经常和哥哥们一起读书写字,对女红针线一点都不感兴趣。
军阀混战时期,天下大乱,饥荒横行。百姓卖珠宝的时候,甄府就全部买下来,可是甄宓劝说道“天下大乱,这些珠宝都是灾祸不祥之物,容易激发百姓仇富心理,适可而止。”,随后又劝说家人,拿出家中的粮食,赈济灾民。这都是正史中记载的,完全可信,从这里可以看出甄宓的思想是超越那个年代的。
袁绍听说后,便为自己的次子求婚,于是,建安年间,甄感嫁给了袁熙。
从三国之中可以看出,袁熙是一个二愣子,甄宓嫁给他应该是迫于袁绍的权势,为了保全家人。这个期间由于袁绍十分的刚愎自用,谋士都不信任,更不可能在意儿媳的想法,甄宓的才能并没有施展出来。
可是他仍坚守儿媳的本分,袁熙逃跑之后,他没有丢弃婆婆刘氏,最后才有战乱之中,和曹丕的一段缘分。
曹丕不多介绍,可以说从各个方面,都是甄宓的良配,两人结婚之后,感情不错,生下儿子曹叡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和东乡公主。甄宓比曹丕大,也懂得江山社稷,子嗣的重要性,经常劝说曹丕要多宠幸其他的老婆,这样才能儿女众多,子孙昌盛。
再说曹植,甄宓嫁到曹家的时候,曹植只是一个十一二的孩子,曹丕和曹植不和,经常吵闹,每次都是甄宓劝说曹丕,要珍惜兄弟之情。这个做法也收到曹操的赏识,然而早慧的曹植,逐渐的对甄宓也产生了依恋之情。
尽管甄宓对曹植也十分的喜爱,可是感情还是都放在曹丕的身上,他的文采,也局对不输于当时的建安七子,“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就是专门写给曹丕的。
曹操、曹丕常年征战,家中大小事务,都是有甄宓处理,这个时候他的政治才华,逐渐的显露出来,很多大事曹操也能听取他的意见。
比如“蜀吴未灭不必急于称帝,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甄宓提出的,曹操也接受,至死都为称帝。
曹操死后,曹丕掌权,逐渐的野心毕露。在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后,他根本不听甄宓的劝告,就是想当皇帝。
而这个时候,曹植没有得到王位的传承,表面上放荡不羁,可是内心却是郁郁寡欢,经常来找甄宓谈心,两人相处的时间,比曹丕还要长。
长久之下,谣言四起,曹丕继承了曹操多疑的个性。曹丕常年在外大战,甄宓有经常保护曹植,于是醋意大发,最终出现了名震千古的《七步诗》,在甄宓和曹丕母亲的周旋之下,把曹植贬为安乡侯,打发到边疆。
这时间,甄宓对曹丕已经失望透顶。同年曹丕称帝,身边美女众多,而甄宓已经40岁,在曹丕的心中,不在是贤良淑德的老婆,成为絮絮叨叨的妇人,从此甄宓彻底失宠。
失宠之后,谣言又来了,说甄宓和曹植有苟且之事,源头出于宫中的郭氏,他嫉妒甄宓的美貌,想致其余死地。然而更可悲的是曹丕居然相信了,还把他嫁给袁熙的旧账翻出来,直接赐死。
一年之后,曹植面见曹丕,曹丕为了羞辱于他,直接把甄宓用过的一个枕头赏赐于曹植,本意上是暗示“曹植和甄宓有不正当关系,欺君辱嫂”,可是曹植却是为珍宝。
回到封地之后,为感念甄宓,他经常抱着这个枕头,回想往事,才有传世佳作《感甄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瑶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丕没有听取甄宓的意见,没有“扶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挡箭牌,两次亲征都失败,最终死于洛阳。大儿子魏明帝继位之后,感觉《感甄赋》太露骨,有损朝廷的威严,于是下令改名为《洛神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甄宓为何能让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意乱情迷